剝削觀眾的Bruno G型教主(2009)/**

2009年8月31日
Posted by P.

談Bruno前,不得不探討一下讓Sacha Baron Cohen大紅特紅的前作Borat. Borat利用一般人對落後地區的人表面上的和善對待,來挖掘這種實際上充滿歧視的包容,因此顯得有趣.

Bruno正好相反,bruno想要挖掘出一般人對Bruno型氣質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偏見.可是這次的手段卻是利用的是一般人對金錢名利的偏好或無奈的妥協.方法不同,喜劇的效果便有差異,在Bruno裡面,Bruno或許原先的設定是想要裝扮成一個弱勢,可是電影畫面上呈現的,觀眾所感受到的,Bruno其實並不是一個弱勢,而是錢多多的奧地利節目主持人. 他許多場合都是靠著多金的財力或是主持人形象的權勢滲透進去的.

沒錯,一般人貪財欺善怕惡的嘴臉或是卑微是很好笑,可惜這個梗已經廣為週知,並沒有什麼新鮮的,甚至會覺得被Bruno欺負的這些人很可憐,為了一點點金錢,一點點上節目的機會,一點點拓展事業的機會,只好勉為期難的對Brunno陪笑,直到忍無可忍爆發的一刻.於是和Bruno原先的設計不同,觀眾看到的不是一般人欺負Bruno,而是Bruno仗勢欺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被Bruno設計的人們的生氣反應,似乎也理所當然. 也因此,這些群眾的對Bruno的反應並無法成為有效的笑點.






當然,Bruno也並非全然沒有諷刺到當代的流行文化,比方說,劇中普通人對流行文化的工作者的容忍,明顯的高於對一般人的容忍,或許這才是Bruno真正有嘲諷到的地方.也就是Bruno揭發的並不是對Bruno這類人的不容忍,而是對他們的極端寬容. 而這部電影在現實中,其實也剝削了這一點寬容,披著形象,讓讚許這部影片成為一種政治正確 (反過來說其實就是一種壓迫). 為什麼我們對明星或是藝文界人士就要特別容忍呢?為什麼一般無法忍受的行為,如果是這些明星名人所為,我們就會特別寬容呢?是什麼讓這個社會賦予他們更多的特權呢?


最後,不好笑,兩顆星不推薦.

連結:
身體政治的先知:《G型教主》
Brüno is WWE wrestling

Labels: ,

Young People Fuck (2008) 高潮完了,戲卻還沒完/*

2009年8月30日
Posted by P.

初看Y.P.F.就覺得跟short bus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short bus不怎麼樣, 但這片更低劣.
由性談愛是非常困難的,對電影製作也是如此.要透過性來表達愛,能拍的好的真的很少

這片劇情可預測性太高,五對情侶,從頭到尾,向流水帳般陳述,這樣有什麼意思呢?

看來導演對性的領悟或對電影的領域還不夠高,雖然知道分五段,由前戲到結尾,卻不知兩者最重要的就是高潮,高潮過後,就沒什麼精采好說了。

既然敘事可預測性高,那怎麼樣可以讓它有趣一點呢。小小的意見:刪除根留白,既然大家都知道一對演完就換下一對,這般重複多無趣,不然不要每對都從頭演到尾,不是省略其中幾對的其中幾各階段,不然就是乾脆把每對最代表性的階段演出來。

另一個就是改變時序,既然重點在高潮,何不就在高潮處結尾?

兩個方法混雜一起,就可以變成幾隊正敘,幾隊逆敘,最後電影在高潮中結束,這不是最正常的電影結尾嘛,在高潮中結束阿!

選角也太平乏,缺乏驚喜跟對比。許多人說,對比,或是畫面聲音或是劇情的矛盾跟不協調才是讓電影有趣的地方。這部片就少了許多這種妙處,處處都牽就合理,既然一切都看起來這麼理所當然,都就無法帶來驚喜。

比方說夫妻那對好了,明顯的選了最老最醜的一組人馬來演。這雖然是合乎一般人對老夫老妻的想像,但對讓電影有趣或是論點明晰都沒有幫助。試想,如果讓最性感火辣的一對來演這個腳色,是不是更能突顯老夫老妻之後,就算對方在性感美貌,互相也是視若無睹,無動於衷,這樣的對比才強烈咩,這樣的悲情才夠可悲,誰關心本來就沒性吸引力的人的吸引力力隨著穩定的關係而消退阿。

總之,愛是拿來做的,不是拿來當電影看的,這片,不看也罷,一顆星強力不推薦.

*2008/8/30

Just Friends (2005)

2009年8月29日
Posted by P.

Just Friends


最近又看了Just Friends,剛看到的時候沒有注意,仔細看才發現大概已經不是第一次看.

故事概念算是不錯的, 高中時期的失敗者,有機會再重新來過一次,以帥哥的姿態出現在自己夢中情人面前,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所以讓這個喜劇有很好的點子發揮.

片子裡面談到的種種感情狀況,應該可以引起不少共鳴.

Labels: ,

CHE切(2008)的影評懶人包

2009年8月28日
Posted by P.

通常像CHE這種概念正確,藝術企圖高,導演有名的組合下拍出的影片, 大多數看不用錢電影的人通常是不太敢說難看的,不過剛剛查了一下影評, 竟然有幾個人挺身而出,發表不太一樣的意見,這倒是滿有趣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下面連結自行比較比較.

Che

'CHE' IT AIN'T SO

Che's Way

Guerrilla in the Mist: Soderbergh's Che

當然,Rolling Stone是對本片讚不絕口

切:28歲的革命 CHE: The Argentine /高明的歌功頌德宣傳片**

Posted by P.

要列舉為什麼要看Steven Soderbergh的Che切.格瓦拉的理由很簡單:如果不知道切,可能就把不到左妹,雖然看了可能也是沒用.不過,至少在別人對著你身上穿的Che Guevara(哲古華拉)的大頭指指點點時,可以說出一番大道理.

更何況,有了這兩部頭的影展階級藝術片的切,再談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這種鄉平民老百姓級的影片就累大了.

這部片是離娛樂有點距離的影片,而導演也應該是做此想,所以也就不能期待導演對觀眾太仁慈,會把這片弄得比較可口一點.這點在不考慮上廁所時間的片長就可以了解.還好,這個世界還有runpee.com

這片大致上脫離不了對Che切.格瓦拉本人的歌功頌德,我想把主角換成金日成或是蔣介石或是某某政治人物,應該感覺都差不多.不過能讓這片在這類型中突出的,就是他不用比較強烈的主角/政敵的對比, 也就是把主角一幫人全部弄成正義的化身,對抗無惡不做魔鬼的化身的政敵. 而是利用主角跟主角同陣營的人士做對比,也就是說一般的做法是利用壞人的壞襯托出好人的好,這這片則是用沒有那麼完美的好人來襯托出主角的神聖,以拍馬屁的功力來講,當然是技高一籌.一方面避免了讓好人樣樣都好的幼稚拙劣劇情,又可以避免在主角身上加上缺陷後折損到他的神聖性.


這片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口之處,影片最精采總是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在影片大半都在緩慢中散步,以營造觀眾沉思反省的空間,對動作情節快要徹底失望之刻,結尾的Santa Clara城巷戰卻拍出的近來少見寫實又緊張的動作場景.果真是不愧是有本事拍出Ocean's Thirteen等動作電影系列的大導演,運鏡流暢,劇情又交代清楚,要知道,戰場上人員眾多,狀況變化快速,要能快速利落的交代個個角色的相對位置,還有劇情的發展,視需要一番功夫的,而Steven Soderbergh在此之外,還提供了不少新鮮的視角來觀看整個事件,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也覺得差不多該是伸伸懶腰,準備收拾看結尾了.就這點看來,其剪接還巧妙的對應了觀影的節奏,適當的搖搖鈴提醒觀眾電影要結束,差不多該起床了.


也因此,這部片算是有理由聲稱有看過看,可是有沒有真的看過也沒有多大關係的兩顆星**.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rdt/203217331/ 
http://www.flickr.com/photos/hobo_pd/229151398/
http://www.flickr.com/photos/dunechaser/2635864070/

宣告revisionism 之死的X-Men Origins: Wolverine

2009年8月20日
Posted by P.

看完不怎麼有感覺的X-Men Origins Wolverine, 我唯一想得到的感受就是即將見證了一個潮流發展的極至,以及即將來臨的末路,對我來說,看X-Men Origins: Wolverine似乎見聞了revisionism的喪鍾.


X-Men Origins Wolverine開場極盡無聊又很長的回顧如果有Wolverine在的美國歷史會是怎樣,完全就是watchmen開場的翻版.現在是怎樣,拍英雄電影一定要來段歷史回顧嗎?一定要把人物角色穿鑿附會在歷史裡面嗎?或是看電影前,一定要向從前一樣,先播一些新聞剪影,幫助大家了解一下歷史嗎? 廣泛及毫無節制跟選擇大概就代表一個流派已經發展到極端,而要走入下坡了.

倒是,台灣電影這方面的主題才要開始嶄露頭角,也期待更多以不同角度回顧台灣歷史的電影出現

Labels: , , ,

The Pink Panther 2 粉紅豹:2有惡豹/*

2009年8月13日
Posted by P.



不好笑不好笑!
一顆星不推薦.

Pink Panthers粉紅豹珠寶大盜

2009年8月12日
Posted by P.

看過粉紅豹的諸位大德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搶案會跟可愛的粉紅豹有關呢?

其實,是先有粉紅豹才有粉紅豹搶案的,因為粉紅豹的主題,超級大珠寶被搶讓大家印象深刻,於是也就被媒體拿來形容類似情節的真實搶案,一批搶遍全球的珠寶大盜就被稱作Pink Panthers

最近,據說這批粉紅豹又搶了倫敦的Graff Diamonds珠寶店,號稱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珠寶搶案,看來粉紅豹系列又可以開拍續集了!

如果等不及電影開拍的,不如先來看看閉路電視捕捉到這批現實中的粉紅豹的身影吧!

為什麼2012是世界末日?

2009年8月11日
Posted by P.

為什麼2012是世界末日?
很簡單,因為電影2012要上映了,所以你才會在最近看到這種貌似新聞實則是宣傳廣告的消息,也就是許多人洋洋得意的病毒行銷,要不,這種世界末日的預言跟日期,已經流傳了上百年上千年,為什麼最近會被提及呢?這,當然不只是巧合而已...

口是心非 Duplicity (2009)

Posted by P.

這一片把茱莉亞羅勃茲推上了年老色衰過氣女明星變票房毒藥的路途了,看了沒有不後悔的.

開場一分鐘剪接配樂等弄得很漂亮,可惜接下來每況愈下,本來影片故事就不是多特別的情節,經過剪接的巧手一剪,把所有的驚險,懸疑,緊張全部抹平,整片平淡到比紀錄片還無趣.

算是概念佳,執行製作失敗的代表,每個參與製作的人士來頭都不小,可是卻因為這片砸了自己的招牌,比方說導演還導過Michael Clayton並寫出Michael Clayton,The Bourne Ultimatum,跟Armageddon等好片.

總體評價在最差的間碟片跟最差的愛情喜劇片間掙扎.

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

Posted by P.

感人,有意思,但不令人驚艷

讓我感覺人生就是再回憶中重建個人歷史,並再回億中重建自我並且影響此時此刻的作為,然後又回顧過去,張望未來.

自己小小的心得是,人總是不要自我膨脹的太快太大才好,許多人扮演演員編劇導演獲得不錯的成績,但是把這三者一把抓,因為自我掌握度高,反而沒有其他人的意見當作參考,而自我中心過度,忽略觀眾的存在,因此結果大不如前,那這片來說,這可以算是Charlie Kaufman幾部作品以來,我覺得最差,也最不容易入口的一片

總評感想就是,不看不會後悔,如果花自己錢看了後悔的可能性比花別人的錢高很多.是一部影評不敢講他壞話的電影,畢竟企圖心大,主題龐雜繁複,大家不敢不扮高深,可惜雖然勇氣可佳,但成果注定無法名留青史.

brazil (1985)

Posted by P.

未來沒有變得更先進,只是變得更懶。

很多現在科幻片的想法,都可以在這邊找到。

現代跟過去科技的結合。

無所不在的大政府。

Labels: ,

elephant (2003)

Posted by P.

關心校園,學生,青少年,子女,甚至同學
看看吧!
瞎子摸象,現在看正好!

Labels: ,

真正Robert Altman的大師風範

Posted by P.

Robert Altman好像人緣很好,說他好話的人很多,雖然片不賺錢,可是大家都喜歡跟他合作,雖然很難頒獎給他,可是大家都喜歡叫他大師.

他的電影我看了不少,可惜就是沒有特別喜歡.
他的影片我看了一些,可是還想不到可以推薦什麼.
頂多認為3 women跟Short Cuts還有點意思值得看看.其他的教科書就有講了.

3 Women

Gosford Park

Short Cuts

MASH

The Player

Labels: ,

傑伊與鮑伯的回擊Jay and Silent Bob Strike Back(2001)

Posted by P.

雖然跟clerk 一摩一樣的風格,可是也自成一類型,出奇的好笑

還有,導演Kevin Smith人緣不錯,許多大牌演員都嘎上一角


網摘:
Kevin Smith 3-Movie Collection (Clerks, Chasing Amy, Jay and Silent Bob Strike Back) (Blu-ray) /Kevin Smith 歷年作品的REVIEW

Labels: ,

電影人最愛亞斯伯格症

Posted by P.

電影人愛亞斯伯格症,大概就像電影人愛同性之愛一樣,
不論實情如何,這類故事總是充滿象徵意義,並且在主流邊緣,相關的作品也有限,讓電影作者有較多揮灑的空間.

比方說最近當紅的亞斯伯格症其實過去也有涉及,早先電影拍的所謂自閉症電影,像是雨人等,主角的症狀或許還比較貌似亞斯伯格症,只是當時對自閉症跟亞斯伯格症了解有限,也因此搞混了兩者,所以近來電影對亞斯伯格症的正名,也算是大眾對此症了解的進步成果.

近來我看過關於亞斯伯格症電影中,比較有趣的算是Ben X(X宅男),雖然亞斯伯格症的劇情設定只能算是背景安排,但是影片整體有許多的突破跟創新,算是不能不看的好電影.

據說,陸陸續續還會有更多電影中出現關於亞斯伯格的描寫,對亞斯伯格症跟電影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最近NYT的一篇文章Asperger’s Syndrome, on Screen and in Life

如果現在就想看看跟亞斯伯格症有關的電影,南方璀璨的星星部落格整理了很詳盡的影片清單.

幾部跟亞斯伯格有關的電影:
Mary and Max (2009)
Ben X (2009)

What's in your bathroom cabinet?

2009年8月4日
Posted by P.

Big (1988)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分類

2009 (84) 2008 (43) 喜劇 (40) 電影 (38) 美國 (36) ** (29) 圖解電影 (28) 2007 (26) 小說改編 (25) 2006 (20) 台灣 (19) 浪漫 (17) 真實改編 (16) *** (15) 品牌置入 (14) 動作 (13) debut (12) 女導演 (11) 伍迪艾倫 (10) 電影票房 (10) CC版 (9) * (8) 2005 (8) 紀錄片 (8) 輔導金 (8) 2010 (7) 教材 (7) 好萊塢 (6) 恐怖 (6) 戰爭 (6) 電影網站 (6) 1997 (5) Bill Murray (5) Wes Anderson (5) sci-fi (5) 愛情 (5) 法國 (5) 續集 (5) 翻拍 (5) 2004 (4) Quentin Tarantino (4) Steven Soderbergh (4) Vera Farmiga (4) list (4) 入圍沒得獎 (4) 前共產 (4) 動畫 (4) 影評 (4) 數位攝影 (4) 粉紅豹 (4) 紐約 (4) 英國 (4) 華語片 (4) 運動電影 (4) 1998 (3) 2001 (3) 2003 (3) Audrey Tautou (3) George Clooney (3) Julia Roberts (3) YA片 (3) arthouse (3) 丹麥 (3) 以色列 (3) 傳記 (3) 免費線上電影 (3) 加拿大 (3) 導演 (3) 日本 (3) 洛杉磯 (3) 清單 (3) 犯罪 (3) 男導演 (3) 1959 (2) 1984 (2) 1999 (2) 2002 (2) Atom Egoyan (2) Ben Affleck (2) Clive Owen (2) Edward Norton (2) Gerard Butler (2) Gus Van Sant (2) Jennifer Aniston (2) Jessica Simpson (2) Kate Winslet (2) Kevin Smith (2) Natalie Portman (2) Robert Altman (2) Steve Martin (2) Sylvester Stallone (2) Werner Herzog (2) Zooey Deschanel (2) x-men (2) 假電影真人生 (2) 公路電影 (2) 北歐 (2) 大衛林區 (2) 時光旅行 (2) 柯恩兄弟 (2) 桂綸鎂 (2) 比利時 (2) 種族問題 (2) 羅馬尼亞 (2) 群星焦點 (2) 義大利 (2) 蔡明亮 (2) 西班牙 (2) 覇凌 (2) 陳芯宜 (2) 電影雜想 (2) 韓國 (2) 驚悚 (2) 高達 (2) 黑人導演 (2) 黑人電影 (2) **** (1) ***** (1) 1895 (1) 1896 (1) 1961 (1) 1967 (1) 1972 (1) 1974 (1) 1982 (1) 1987 (1) 1988 (1) 1989 (1) 1992 (1) 1993 (1) 1995 (1) 2000 (1) 911 (1) Adam Sandler (1) Al Pacino (1) BAFTA (1) Baltimore (1) Bong Joon-ho (1) Charlie Kaufman (1) Chuck Palahniuk (1) Ellen Page (1) Francis Ford Coppola (1) Gael García Bernal (1) Jane Campion (1) Jason Reitman (1) Jim Carrey (1) Jim Jarmusch (1) John Malkovich (1) Jude Law (1) Katherine Heigl (1) Marion Cotillard (1) Meg Ryan (1) Michael Cera (1) Michael Haneke (1) Mike Leigh (1) Minnesota (1) Mirjana Karanovic (1) Mumblecore (1) New Jersey (1) Oliver Hirschbiegel (1) Paul Giamatti (1) Penélope Cruz (1) Roman Polanski (1) Sam Mendes (1) Tom Hanks (1) Wim Wenders (1) amy adams (1) cult (1) dogma95 (1) philip glass (1) 中東 (1) 久石讓 (1) 低成本 (1) 侯孝賢 (1) 倫敦 (1) 分割畫面 (1) 剪接 (1) 南歐 (1) 台灣電影 (1) 吸血鬼 (1) 坎城影展 (1) 墨西哥 (1) (1) 奧地利 (1) 奧斯卡獎 (1) 寵物 (1) 尼可拉斯凱吉 (1) 山繆傑克森 (1) 巴西 (1) 巴黎 (1) 德國 (1) 德語 (1) 德語片 (1) 懶人包 (1) 挪威 (1) 改編 (1) 政治 (1) 新浪潮 (1) 李安 (1) 李察吉爾 (1) 杜篤之 (1) 校園 (1) 樓一安 (1) 歌舞片 (1) 法語 (1) 波士頓 (1) 演員 (1) 演員導演 (1) 漫畫改編 (1) 猶太納粹 (1) 獨立製片 (1) 瑞典 (1) 瑞士 (1) 紐西蘭 (1) 線上免費電影 (1) 縱論電影 (1) 芮妮齊薇格 (1) 荷蘭 (1) 評論 (1) 貝托魯奇 (1) 道具 (1) 配樂 (1) 金獅獎 (1) 鍾孟宏 (1) 陳宏一 (1) 陳懷恩 (1) 電影分析 (1) 電影片頭 (1) 電影特效 (1) 非專業演員 (1) 韓語片 (1) 音樂 (1) 香港 (1) 黑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