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 Shop/拉丁男孩的天空/修車廠的天空(2007)

2008年12月30日
Posted by P.

在紐約這個大城市的邊緣的灰色地帶,專門拆解舊車維生的修車廠生意特別好,一整區都靠修理車子維生。本片chop shop就是一個輟學的小男孩在這裡的生活,並透過他瞭解這個平常我們不會輕易接觸到的世界。


在他的世界裡,有他的姐姐,朋友,老闆等等,或許他的謀生的方式總在法律邊緣,總在繁華世界的邊緣,但是一樣有夢,一樣希望明天會更好。



這片的拍攝手法寫實,大部分像是靠著手持攝影機完成,許多場景也沒有特別設計,感覺就是拿著攝影機跟著主角一路拍下去。如果光看影像風格,可能會誤以為是電視節目或是紀錄片。


但是,這不是紀錄片: 這樣的手法營造出現實感,讓觀眾覺得這就是發生在我門週遭的事情。然而,如果劇情也是這樣散無目的寫實,效果就很不好了。真實故事的氣氛最多只能幫助觀眾進入那個時空那個背景,真正的表現還是在故事本身。



故事的情節是讓人失望的。我們看到他在邊緣討生活,幫車廠工作,兼差當小販,偶爾偷偷東西,一切都是為了一圓當小老闆的夢,買一台快餐車,和自己的姐姐一起賣小吃維生。


這樣的劇情,如果是影片開始的情節背景,或是所謂的引導劇情的激勵事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本片依著這樣的主線發展成一個多小時的影片,而沒有跳脫出原本的設定,也就是什麼都沒有改變,不但主角的心理狀態跟現實生活沒有改變,對觀眾造成的印象也沒有改變,這是非常失敗的劇情。劇中勉強可以發掘的劇情推展就是他買了快餐車,這是觀眾從一開始就知道跟期待的,中間並沒有任何預期跟預料以外的事件。另外一條線就是發現姐姐從事性交易賺錢,而最後當面面質姐姐的行為,可是同樣令人失望的,這個事件對雙方的衝擊,只有不了了之的趕鴿子,好像電影結尾時間到了,不得不匆匆安排個結尾。當然,趕鴿子與接受現實並非不合理的安排,但並沒有戲劇性,對人性也沒有比常識更細微的觀察,這是在劇情上不能接受的。作為簡介式的記錄片可以接受,但是一個沒有劇情變化的劇情片是不能接受的。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本片入圍各大獎卻沒有獲獎的主因: 大家可以認同這個主題,但無法肯定其在電影藝術上的表現。

 因此,本片大部分的片段都可以以兩倍速速度快轉,而不會減損任何內容,也就是這個影片拖泥帶水很嚴重。舉例來說,可以從小男孩從街道一頭拍他過馬路到另外一端,而這段長時間的鏡頭根本沒有什麼戲劇上的需要,只是現實不得不佔據的時間片段。而整片充滿這樣的片段。我最好的猜想是導演只是隨機的拍攝並期待觀眾自己由觀察中發現什麼大道理,彌補影像意義上的空缺,這樣被動的安排我覺得是很不負責任的。當然,另一個可能是我不是稱職的觀眾,沒有領悟到導演安排的苦心。


最後,小男孩的確很可憐,這些邊緣的生活的確值得我們關心,但一部好的影片,尤其是劇情片,不是靠著販賣悲情就可以的,不然大家只要去非洲跟印度或貧民區取景,或是故事設定在中下階層的世界即可。我們的確需要這些人的生活,但是在電影的世界中,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不必然一定要看這一部影片。這部片在美國當地造成迴響可能是因為處及了當地不為眾人所知的一面,但對我們來說,或許看看關注在我們身邊當地的類似影片會有更多實質的效果。如果非要看這部,或是特別關心紐約貧困區的的世界,那隨便選本片哪個15分鍾看看都是差不多了,看這個影片並不會帶來比看這個影片的影片介紹更多的東西。




相關連結:
CHOP SHOP《修車廠的天空》(THEATER CREEPER)

*youtube影片由kochlorber提供

Labels: ,

11卡LV包包,是丟掉好呢,還是一路帶著呢?The Darjeeling Limited(2007)

2008年12月23日
Posted by P.

11卡大大小小的LV包包,是丟掉好呢,還是一路帶著呢?這是電影The Darjeeling Limited。


說真的,我不知道看懂The Darjeeling Limited了沒?
不過,這是迷人的公路電影:永遠不停播放的印度音樂,像揮之不去的人生主題時時在腦中徘徊;不斷前進的下一站,不知從何來,不知往哪去, 旅行意義像是尋道。對了,我有提到他們走的是鐵道,坐的是火車嗎?

雖然常常抓不到影片的重心,或者是影片中有太多有趣的東西讓人岔了神。但是影片的輕快的節奏,加上豐富飽滿的音樂跟畫面帶來的享受,讓人一點都不會想離開電影,而從頭看到尾。就像NYT評論所言,本片觀影的樂趣就來自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或許不像2046那邊開往未來的列車不上不下的卡在時間的某一點,但是這般大吉嶺列車也好不到哪去,或許地方換了,人換了,時間換了,換不掉的還是自己,怎麼甩開塵世的一切,還是甩不開自己,甩不開一身背負著的包袱(其實是LV包包)。

運鏡流暢,畫面色彩鮮美,把現代社會的人,賦予低開發地區神秘意義,然後跑去「求道」,追求神秘體驗的過程呈現得很好。

開頭的Bill Murray把公路電影及旅行的「迷走東京」「殘花」的印象帶進了本片,一開始強烈對比有點吵雜緊張的配樂,令我想到「underground」開場的飛車跟配樂。三兄弟一見面互相交換服藥療傷的畫面,不禁令人心酸的想到現實生活中Owen Wilson服藥割腕自殺事件。不久後逐一陳列出來的印度文明與落後的對比,有點像是在「你他媽的」一片中對同是殖民社會的墨西哥的呈現。電影情節「轉」的部分的表現,有點像是電影「斷臂山」那樣來的突然卻又合理不過,畢竟,人生什麼時候需要像劇本那樣合理了?

片中許多的細節及巧合都在流暢的對話及運鏡中帶過,比如家人共通性格及說話模式,幾個他們生命中的大事等,主軸不變的就是黏在主角身上的個性及經驗,及親人間共通的個性,還有滿滿的行李。優點是少了類型電影般的習氣與工匠般的刻意,缺點就是往往觀影的時候會無意間遺漏,需要之後回頭彌補。話說回來,現代的觀影已經不在是一次性的經驗,甚至不再是依時序,依固定速度的觀影經驗了,在可以輕易在影片片段穿梭的現代,看電影跟看書沒什麼兩樣,可以翻來翻去,前後參照,這樣的影片安排其實是無可厚非。

有跟家人旅行過嗎?那應該可以體會片中那種「難怪我們是一家人」的感覺!


連結:

電影官方網頁
Wes Anderson 的 The Darjeeling Limited
有趣的英文評論,認為本片是拍來給親朋好友玩
LV大吉嶺包包何處買?
【大吉嶺特快車】─ 好的電影帶你上天堂

太做作就不好看的Cloverfield科洛弗檔案(2007)

2008年12月18日
Posted by P.

莫名的神秘怪物毀滅全世界,大難來臨時,你在做什麼呢?又再想些什麼呢?這片企圖用業餘攝影的手法,讓觀眾跟著攝影者設身處地的感受出大難來臨前,及大難發生時的情景。

這片最大的宣傳賣點,是用第一人稱家庭攝影的手法表現。所以片中刻意營造的時間碼,歪曲的視角,頻繁的鏡頭快速伸縮,快速的左右移動鏡頭掃拍等,都企圖營造出家庭攝影的感覺。

模擬業餘手持攝影機的觀點來拍攝,這不算創舉,至少人人都可以舉出噩夜叢林當例子,而dogma95宣言的其一就強調以手持攝影機表達觀點。

然而,本片最大的失敗,並不在這種仿造,而是仿的不像。

在這個數位相機都會附上攝影功能還有YOUTUBE變成日常字彙的年代,一般人可是或多或少看過業餘拍攝的影片。一般觀眾對於電影拍得像不像電影,可能很難判斷,可是對電影拍得像不像家庭錄影機拍出來的,卻是精明的很。以我來說,身為好歹用過V8看過家庭錄影的人來說,因為這手法無所不在,自然無法不去注意這技法的好壞,但我看到的卻是其差無比的仿造。許多鏡頭根本是家庭攝影裡面不存在的,最慘的是,這些鏡頭還很難看。舉例來說好了,固定歪斜特定角度的鏡頭,有拍過的就知道,三不五時攝影師會發現這種令人不悅的角度,而去修正,而且這個過程一定不會每次都標準又精確。另一點很失敗的仿造就是取景的手法,身為業餘,取景是很自由的,不會那麼恰巧都剛好近中遠鏡頭而且都每次都切的剛剛好。另外,DV影片常見的因為自動對焦功能造成鏡頭不斷自動搜尋焦點的活動似乎都沒出現。以造假功力來評斷,許多YOUTUBE上的假家庭錄影真廣告都比這片成功。

如果大肆動用這種模擬手法,那何不就真的拿家庭攝影機來用,請個業餘的攝影師來拍呢?不論對整個電影的效果如果,至少畫面會是真誠真實的。

既然模擬真實的目的已經失敗,這樣的選擇,其實已經沒有太大意義,除了令人頭痛以外--這點倒是跟很多家庭錄影的結果很像。

同樣另一個可算達成的目的,就是因為拍攝技巧的拙劣,讓觀眾對精彩的內容(不論是自己親朋好友或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家庭攝影還是被大怪獸攻擊)都喪失興趣。在這方面,本片倒是跟失敗的家庭攝影很像,模仿得很好。

電影手法的運用的目的應該是讓人感同身受,這部卻是恰恰讓人跳脫出來,不斷的注意不真實且更爛的攝影技巧,沒辦法將感情及注意力投注在本片想訴說的故事上。

我覺得比較好的手法,是適度的穿插運用。因為不間斷不遺漏的拍攝,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在生命危急之際,逃生都來不及的時候,怎麼可能還忙著拍片,既然非常有效的無法處理畫面疏漏的問題(少了畫面聲音只能靠觀眾想像,這需要更高技巧的安排),不如就折衷的處理。

因為本片在製作時為自己設定了這樣一個難題。如果沒有巧思的安排,劇情的缺乏就可以預想。本片大部分的劇情多是透過一些不自然的橋段來推動,譬如強迫大家在鏡頭講話,或自己對的鏡頭講話,或是不知臉恥的偷拍,再加上一點點巧合。也因此,裡面人物的行為平凡到引發不了觀眾的移情,以致於就算死了,對觀眾來說也不痛不癢,畢竟哪個災難片不死人?

這部片不是沒有值得一看的壯觀特效場面,例如自由女神像的頭落在大馬路上(當然家庭攝影機如何拍到這個畫面,然後頭顱又落在漂亮的漂亮的構圖位置,也只能說是巧合了),但這些場面差不多在預告片中就可以看完了,單為這些片段而來的觀眾可能會失望了。

或許在完成這部片後,片廠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因此強力的運用許多方式行銷,增加本片的話題性,然而不論行銷的手法為本片製造了多少故事,解釋了多少前因後果,影片的敘事成敗還是要由影片本身來說明,而我看到的就是一段沒頭沒尾的災難。這也難怪,就像單純看到災難的新聞畫面,如果沒有主播的說明,誰能知道為什麼發生,而背後又牽扯到甚麼重大的國家機密等更引人入勝的內容呢?

最後,有必要一提的是 ,我是基於dvd版來發表我的感受。許多人在電影院觀看的人表示:在電影院裡,本片呈現有很好的聲光視聽刺激。因此,或許對喜歡看動感電影,或坐虛擬雲霄飛車的人來說,在電影院觀賞本片可以得到滿足。

圖片來源:Marcin Wichary

Labels: ,

Yana's Friends/ 葉娜的朋友(2001)

2008年12月5日
Posted by P.

看過蔡明亮黑眼圈,被在煙霧中邊咳嗽邊做愛的場景所感動嗎?
那在煙硝四起的戰火下帶著防毒面具做愛呢?

Yana's Friends來說,這不是蔡明亮的孤獨寂寞,反倒是令人期待的快樂?

故事

浪漫喜劇

這部可以算是浪漫喜劇的電影卻有許多為不是典型好來污浪漫喜劇類型的內容。比方說沒有明確的知心好友,出現做愛場景。

當然經典的安排還是不少,例如還是有錯愛的人,跟其他呼應對照用的情侶檔。

只把本片當浪漫喜劇就太可惜了。如果Egoyan的The Sweet Hereafter(1997)算是表達加拿大國家精神的電影,Yana's Friends也可以反應以色列人的國家性格。反映出這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群體個性,還有這些人是怎麼變成他們現在的樣子的。

戰火下的台灣
其實台灣一直離戰火不遠,也同樣活在飛彈攻擊的陰影下,卻少有這方面的主題的電影。

當第一顆導彈落在台灣的時候,會發生怎樣的事呢?
對台灣人來說,這會是浪漫喜劇,還是怎樣的戲呢?


www.flickr.com/photos/robinedwards/16958844/

Labels: ,

教你如何使壞的School for Scoundrels/無賴速成班/噱頭大王(2006)

2008年12月4日
Posted by P.

你是好人嗎?好人卡接到手軟嗎?
所謂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想要成為男人羨慕,女人愛慕的超級爛人嗎?
快快加入Dr.P 的School for Scoundrels壞人特訓班吧! 重建你的自信,讓你事業情場兩得意!

本片故事改編自1960年的同名經典老片 ,所以劇情 老梗可以想見。同時笑點並不突出,但是其中幾個精采的對白也就值得一看了。尤對於好人還是有療傷的效果。劇中對這類把妹教室教人使壞的補習班本質跟生態見解更是精闢。

劇情中間有段戶外教學的生存遊戲,算是大逃殺跟魔鬼訓練班的搞笑版吧。


如果喜歡拿破崙炸藥的更不能錯過,因為這片也是Jon Heder演的唷!

Labels: , ,

獵殺波士尼亞戰犯卡拉迪奇?電影:The hunting party(2007)

2008年12月2日
Posted by P.

最近的頭條大事:波士尼亞戰犯卡拉迪奇Radovan Karadžić終於落網啦!國際社會曾經懸賞五百萬美金金要抓他,堪稱國際社會的頭號要犯。

覺得很難抓到嗎?事情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簡單,至少幾位不怕死的記者曾經試過。

記者跑去抓戰犯?聽起來比電影還扯ㄅ,的確。

因此,這篇登在Esquire雜誌,號稱「真實」的故事What I Did on My Summer Vacation便被改編成了電影 The hunting party (2007)。

還有什麼比真實的故事更有戲劇效果的呢?不需要考慮合不合理,有沒有可能,或情節會不會太扯太假,真實存在即是一切最好的解釋。因此, 雖然本片拍攝的手法沒有多大突破或創新,有些影像的比喻手法甚至稍嫌刻意及累贅,但至少忠實的呈現了故事,讓觀眾被故事吸引。

片尾最後還略為解釋了哪些是真實與虛幻,更是加大了娛樂效果,滿足了在觀影過程中不斷提出的問題: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而讓人更佳讚嘆現實的戲劇性。

本片原本打算命名為Spring break at Bosina(波士尼亞春假旅行),所以故事有點少男成長的公路電影的味道。敘述在大學主修新聞的電視台副總裁的兒子,靈機一動,想跑去波士尼亞親身體會新聞現場,卻誤打誤撞和一群記者加入了追捕卡拉迪奇的計畫。

電影情節的起伏差異不大,風格的類型也沒有很統一,讓人有點摸不著到底想往哪個方向發展。整體故事的結構像青春成長電影,可是在副總裁兒子開始瞎編故事,一時傻裡傻氣的小記者搖身變成裝成小記者混入記者圈的CIA探員,又會讓人感覺好像在看充蠻陰謀的間碟片。當劇情走到眾記者被壞人抓到時,又差點就走向hostel風格,那種快樂青春喜劇開場,然後被虐待悲劇收尾的電影。因為風格的不統一,總覺得情緒沒辦法累積,劇中的角色沒辦法被凸顯。

雖然大部分影評都評價很低,覺得很荒謬,但我覺得花兩小時瞭解一下這個故事卻還算okay,談不上浪費。

尤其,在最近卡拉迪奇被抓到後,片中言之鑿鑿的陰謀論忽然又好像站不住腳了,更為整個事件的虛虛實實增加許多想像空間。現實的生活果真是比電影還有戲劇性阿!

中文影評:




相關連結:

2008/3/3
圖片來源:Bogomir Doringer

勇敢復仇人The brave one(2007)

2008年11月30日
Posted by P.

勇敢復仇人的製作算是中上水準,誠意十足,算是滿足了影片的低標準。也因此幾個細節都有可觀之處。但是劇情平淡,因此可看可不看或可拿來鍛鍊觀影經驗值的教學材料。

The Brave One Trailer - Warner Brothers



劇情敘述茱蒂福斯特所飾的電台DJ和男友在結婚前夕在公園被襲擊,男友因此死去,而他也因此走上復仇之路,找其他的加害者尋求正義。情結充分展露被害者的創傷心理,但是太多的復仇事件移轉了整片的焦點,稍稍落入連續殺人案還有警探跟凶手互相認識的老套劇情。


幾個可以觀察的細節包含:
化妝跟造型:
全場一貫的Jodie Foster的緊身短T跟長褲,
對照唯一穿牛仔短裙的時候就是去未婚夫墳前悼念,表達柔情的女性氣質。


其中上衣T恤幾乎都是中間一個圖樣的款式,比較獨特的是在殺了第三個人後,滿手血腥的隔天,在和警探碰面時穿了一件紅色點點的T恤,遠看像是沾滿血跡。


殺了第二個人後,厚厚下眼影型成深沉的黑眼圈,表達心境的轉折。


還有有長瀏海的髮型,增加美男子的氣概。


最後,紐約警探都拿小白花鋼筆的嗎?


表演:
Jodie的低沉聲音演出精彩,讓他的聲音比外表老了幾歲。


剪接蒙太奇:
片初案發以後,Jodie被送進醫院一段,把Jodie在醫院被醫護人員上下其手急救跟在臥房被男友上下其手愛撫交錯剪接在一起,充分展現在最痛苦的時候,想像最美好時光的情緒,算是全片最精采的剪接。

這不是人人都必看的電影,但對Jodie有愛慕之情或想滿足仇殺加害者心裡的或許可以一看。

Labels: , ,

有這種事?總統被自己的情報頭子暗殺!The President's Last Bang/그때 그사람들/那時的人們(2005) 

2008年11月27日
Posted by P.

何時台灣才能出現關於集權統治時期的政治喜劇? 還是威權從來沒有完全過去,所以仍然看不出笑點來?

The President's Last Bang忠實的呈現出韓國集權時代當時的面貌,中文的翻譯那時的人們算是有抓到影片的精髓。影片前半段的畫面相信可以勾起許多台灣過去生活的回憶:一輛輛的黑頭車,穿梭不停的黑衣人,儀式化的生活,一切都不需要理由的政府作為。需要例子嗎?影片裡有一段是描寫大家聽到國歌就要停下手邊的事立正站好...是否開始有種熟悉的感覺呢?

對了,故事內容是南韓總統朴正熙被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暗殺的10.26事件

做為一部動作劇情片,真實感從中後段開始。激烈的槍戰場面後,接下來的卻是世俗的流水帳,像是某某某被抓了,某某某被判刑了等等。於是影片最後還是回到真實,這些人並沒有成為英雄,事情也沒有因為他們的身份而不了了之。

這樣寫實的表現手法強化了前半段荒繆的真實。帶來的那種經歷過,去又好像沒有經歷過的超現實感,對大多數經歷那個年代的人來說 ,這樣的感受或許就像劇中的兩位到總統府陪酒唱歌的女明星:看到了聽到了也被影響到了,卻好像沒有參與上一角。

整體來說,影片是紀實而沒有結論的,尋求戲劇效果觀眾可能會得不到滿足,意義需要自行尋找。


影評:



圖:the blue house by don.lee

Esma不能說的祕密 Grbavica: The Land of My Dreams (2006)

2008年11月26日
Posted by P.

有一類電影是那種故事發想不錯,可惜執行的不好,如果看了電影的宣傳介紹去看,會敗興而歸的那種。不幸地,本片Grbavica就是這樣的電影。

這片是在討論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上戰爭,跟戰爭帶來的陰影,還有青澀少女的成長,及母女關係等。

最大的賣點就是他的劇情啦(英國片名即是Esma's Secret - Grbavica),所以很多影評會建議先不要看介紹。

我是看介紹才去看的,不知道是不是這樣讓我對這部片失望,不過我不認為事先不瞭解劇情會讓我對本片有更好的評價。

或許因為這是女導演兼編劇Jasmila Zbanic第一部執導的電影,總體而言,感覺幾位演員演技感覺有點生疏,情緒也安排的不好,有些表現的太刻意,而有些該深刻的地方又太平淡的不可思議。劇情來說,部分議題處理的不好,有點雷聲大雨點小,感覺只有指出議題,但並沒有探討,覺得有看跟沒看並沒有獲得比閱讀劇情介紹更多的體悟。還好順著時間發展拍攝,讓人不需要花太多精神就可以理解劇情。

主要演員只有四五位,卻沒有讓除了核心主角外的角色,有更深刻的發展去讓觀眾認同他們,去同理瞭解他們的感受跟處境。故事發展到最後,感覺幾個爆發點都可以結尾了,電影卻依然繼續,並且沒有更新的情節出現,雖不至於覺得無聊難耐,就總覺得不夠緊湊充實,看得有點食之無謂。在爛蕃茄網站,這片獲得專業影評人一面倒90多分的加持,卻和一般觀眾所給的60多分有明顯的差距,或許可以說明我對這片「故事不差,卻拍得不精彩」的感覺。

這部片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我認為這些影展對人道關懷,第三世界,戰爭等題材有所偏好,所以獲獎並不意外,但總覺得並沒有那麼好。

雖然如此,本片背後的故事,及歷史背景還是值得瞭解,就算不看這部電影。


碎碎念指數:
快轉:X2
火辣:★(有談戀愛,但沒有裸露等畫面)
火爆:★ (大概只有幾顆子彈,以戰爭主題的影片來說,算是很祥和的)
總評:★★ (故事值得瞭解與深思,電影不值得看)

圖:Grbavica - Jasmila Zbanic by Cien de Cine

Labels: , ,

革命就是場郊外旅行:電影The Edukators/替天行道 (2004)

2008年11月24日
Posted by P.

如果說The dreamers(2003)闡述革命的本質,那The Edukators就是連接不同革命世代的電影。

The Edukators是一部適合30歲以下熱血青年拿來泡茶配瓜子聊天討論的電影,裡面也有許多有意思的對白佳句。也因為適合拿來當話引的本質,對電影的討論比電影精彩。

看完這些熱血影片,我革命意識的甦醒是:如果權力是最好的春藥,那革命就是便宜版/平民版/復刻版的春藥。


相關影評討論:
《替天行盜》The Edukators──革命的過去進行式
電影「替天行盜」觀後感
[影評] 替天行盜 Die Fetten Jahre sind vorbei
The Edukators
從Edukators 看DIY行動的理想與困難 – 誰「教育」了誰?


圖:  Οι Μέρες της Αφθονίας σας είναι μετρημένες by plagal
11/16/2008

Labels:

台灣療傷系的電影在哪裡? 談Reign Over Me/從心開始/麻吉向前走 (2007)

2008年11月14日
Posted by P.

Reign Over Me 這部電影瀰漫的就是Pearl Jam的Reign Over Me。


這部是慢火中燒的電影,前半部陳悶的不行,完全體會不到亞當桑德勒的喜感。劇情更是跟喜劇扯不上關係,而是談論911的創傷跟衝擊。

我自己看完的感覺是影片本身沒什麼特別的價值,除非自己藉由影片連解到自己的創傷,然後再次去體驗那種痛苦,不然影片本身真的是沒什麼深刻的,也就是說 如果看這片有感動的,那是因為觀眾,而不是影片。
Reign Over Me - Sony Pictures

對我來說比較驚喜的是這部片的演員。我一向不太會認演員,看了老半天竟然沒有認出亞當桑德勒來,更別提說是我最愛的 Liv Tyler來。不過Don Cheadle倒是一眼就看出來了,因為跟演盧安達飯店(2004)的樣子沒什麼兩樣麻!


據說台灣把檔期拿掉了,我想這也真是明智之舉,要不是觀眾被行銷騙去看然後罵的要死,就是票房奇慘無比,更加打壞這幾位明星的行情。因為這部片的療傷的對象真的不是台灣人阿!

其實台灣人也不是沒有心碎過,大家共同經歷的難關不比美國人少,印象所及我們也有921。只是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有自己的療傷性電影,為自己及所愛的人撫平傷痛呢?















圖:September 11, 2006 New York City, NY by Sister72, the cross at Ground Zero by ~BostonBill~
2008/9/23

Labels: , ,

Eraserhead橡皮頭(1977)

2008年10月28日
Posted by P.

簡單的說:這是一部大衛林區的電影。

敘事的骨架很清晰,是個按時序的故事:一個男人遇到一個女人,生了小孩,然而開始不滿,女人離開,男人面臨挑戰。

影片節奏的安排也依照著電影三幕戲的典型,在適當的時間點上,可以找對對應的情節高潮起伏。

這些很經典的手法,為這個可以很複雜解讀的電影至少提供了清楚的地圖,雖然每個人可能看到的風景跟感受可能不同,但有了這些引導,至少不至於迷路。

再加上黑白片的拍攝,更加大了電影本身跟真實的距離,也讓電影某些片段可能噁心的程度降低許多。

基本的象徵系統也還算白話,因為畫面和現實世界的差異夠大,引導觀眾自然走向象徵意義的探詢,而不會迷失在真實跟真實的反應上。當瞭解一幅畫不是寫真畫,觀眾自然可以往其他方向去欣賞,而不會去質疑「怎麼長的不像」跟「這是什麼東西」」

裡面的一些片段,還蠻有趣的!
說到影像的象徵,其實說穿了就跟看漫畫或好萊塢影像沒什麼兩樣,大家都知道他們不是真的,而是在反應表象以外另一種真實。只是大家幻想的東西不盡相同吧!

如果在看的時候能著重在自己看到想看了什麼,而非作者在表達什麼,可能趣味會更多!

最後,個人小小的感受就是DVD各種播放控制真是偉大的發明,把觀眾從線性定速的觀看中解脫,為作者跟觀眾都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像這樣的片子,有了快轉,倒轉,加速,減速,跳躍等操作,觀眾便可以依照自己喜好,吃多吃少,隨心所欲,不至於吃多壞了胃口,或是太慢而覺得無聊。

我自己的感覺是如果我照原來的速度,可能會看不下去,不過照自己的感受調整速度,讓整個節奏比較合乎自己的觀影節奏,就會輕鬆許多,畢竟看電影是看好玩的,可不是拿來折磨自己的!
2008/4/28

圖片從這來:www.flickr.com/photos/cualquierchica/2841447883/

Labels: ,

愛情不用尋找原來是Broken Flowers殘花(2006)

2008年10月14日
Posted by P.

你有幾段逝去卻未消散的愛情嗎?你有那種永遠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嗎?是否開始感覺到中年那種前不見後不見,深處雲霧但卻知道大概一輩子就這麼定了的無奈嗎?

那這一部片應該可以引起你一些共鳴...

至少光衣索比亞爵士樂大師Mulato Astatke的音樂就值回所花的時間吧

愛情不用尋找是一部公路電影,但卻不是熱血沸騰的公路電影,而是曾經年輕時在公路冒險的中年人的公路電影。
如果曾經放蕩,你會回去原來漂泊的公路,去看看你留下了什麼嗎?

你是屬於哪個階段的他呢?看到他的遭遇,你又會怎麼作呢?


碎碎念指數:
音樂指數:★★★★★
火辣指數:☆(都沒脫吧)
文藝指數:☆(喜歡這部不會讓你充滿文藝味,大概會更向中年老頭吧)
快轉指數:1x~2x,雖然很多走路跟開車的片段都可以快轉,可是大概不會想漏聽好聽的配樂吧,配樂可是幾乎都在開車得時候出現喔!

超級電影部落格大獎(2008)

2008年10月1日
Posted by P.

電影部落格是很奇怪的種類,撇開追逐每週新片及報導強檔名片的部落格外,大多數的部落格其實都是默默的寫些和流行和時間無關的紀錄,補足許多未受大眾關注的一些影片訊息。偏偏電影這兩字是超級關鍵字,就算單一部落格內容多精彩,也難得到和專業網站一般的曝光率。搜尋電影部落格,總是有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感受:明明就在網路上,卻常遍尋不著,或被其他的網站掩蓋過去。


想到這些部落格寫的這麼用心,就覺得不應該私藏,要和大家分享才對,因此特地舉辦超級電影部落格大獎,讓這些豐富的訊息廣為流傳。

這次選擇的範圍的範圍是內容豐富,補足罕見資訊,對豐富網路整體內容極具貢獻的熱心部落格。我自知見識有限,難免有遺珠之憾,還盼大家多多補全。

下面是這些得獎部落格不分名次隨便排:
http://blog.yam.com/cinema

http://www.arsuearsue.blogspot.com/

http://blog.sina.com.tw/sharkcinema/

http://www.wretch.cc/blog/s42006&category_id=14444

http://www.wretch.cc/blog/twmovie

http://shawn1277.blogspot.com/

http://peomovies.blogspot.com/

http://idioterne2046.blogspot.com/

http://rarefilms.blogspot.com/

http://www.safariunderground.net/

http://sharezone.jugem.jp/

http://www.wretch.cc/blog/d5f6h/

http://www.wretch.cc/blog/giselemine


馬上來看看這些得獎部落格的精采內容聯播 吧!

2008/8/4
圖:www.flickr.com/photos/lumaxart/2293239853/

Labels: ,

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2009)

2008年9月19日
Posted by P.


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這是多年前出版的一本書了。
聽說要翻拍成電影,剛好拿來觀察好萊塢怎麼炒這件事情...

故事的內容有點就像是:人生海海,有些事還要跟女孩們說...

這邊還有英文的摘要


這本書看完後,我只是一直想著如果s/he's not that into you 難道就要放棄了嗎? 那不就是You're just not that into him/her.


電影的劇情簡介可以參考台灣雅虎上的中文預告片 ,IMDB上的電影預告一  還有預告二 ,當然還有官方的網站 上的高畫質預告 可看。這片好像是要拿來當情人節的強檔影片,據說演員包括Jennifer Aniston跟Ben Affleck等。不過導演Ken Kwapis是剛從電視轉行過來的,他的電視劇The office算是有名的,最近的電影作品結婚糾察隊License to Wed好像評價不是很好,幾位編劇也是電影新手,表現如何就看這片了....
2008/8/9
圖: www.flickr.com/photos/aboo/456626743, www.flickr.com/photos/8587222@N08/2678055344

勇者無懼Rocky Balboa (2006) 不敗的英雄

2008年9月10日
Posted by P.

對中年後來說,人生走了一回,結了婚有了小孩有了事業,卻又妻離子散,事業敗盡,這時候,人生的奮鬥為何? 這就是洛基-一個過氣運動員的故事。


本片劇情雖然老套,席維斯史特龍的電影感不錯,色彩用的很大膽,前三分之一都是黑色寂靜。隨著主角對人生的省悟,跟男女主角的關係的進展,畫面又大放光明。最後決戰時,影像轉為漫畫般的風格,黑白配上鮮艷的血色,令人想到萬惡城市sin city(2005)。


雖然不賣弄複雜的影像比喻,但卻不乏簡明的寓意,例如開場的墓園跟紅玫瑰。昏暗的街頭,連帽夾克的隱藏性格,老狗的比喻,死豬肉配合被格職,父子母子間的感情等。


劇情可以簡單的說成: 前半段是過氣運動員寫實的描述,後半段是漫畫式的無敵英雄氣概。結局是現實跟理想妥協下成功的自我定義。


整體劇情漏洞不少,像是洛基為何而戰的理由就有點說不清,不過既然大家都預設他非戰不可,也就無關緊要了。


出場人物的比想像的多,安排算是有巧思,表面上不相關,實際上是描繪一群中年過後,老人未滿的心態,表達如何面對人生的下坡,是可以接受,或是重新找到意義,其中豬肉朋友被革職一段,也算加強了非戰不可的意義。



自己不敗跟打敗對手之間:洛基的結局
我認為本片的結局安排的不錯,在勝敗兩難的安排中找到了第三條路,自己定義的勝利,而非表象的輸贏。就算輸了,可是達到自我實現,也是一種勝利,這種勝利,對後中年特別有說服力。



席維斯史特龍已經跟Rocky本身的形象結合,問Rocky為什麼再戰,就像是問史特龍為什麼堅持要再拍這一片一樣,有過輝煌的過去,為什麼還要在時不我與時,挑戰不可能呢?席維斯史特龍用這片回答了這個問題。


從頭看到尾,我認為真正的結尾就是Rocky留下的傳奇。 片尾字幕播放的同時,影片的一角也出現幾個人普通人跑到費城博物館的台階上,模仿電影Rocky在上面練拳的錄影紀錄。我想,這才是史特龍自己追尋的成功ㄅ。

給台灣電影的啟示
台灣過氣的運動明星不少,他們的最後一戰在哪,何時才有人把他們的故事搬上大螢幕呢?

誰適合看洛基?
喜歡勵志片,需要人家當頭棒喝的。
洛基或史特龍的影迷更是非看不可。本片是標準的勵志片,對需要有人當面傳達這種正向的精神的人,看這片應該很有勵志作用,而且暴力不多,只依劇情所需集中在後半段,就算不喜歡看打鬥跟見血的應該同樣可以再前三分之二得到滿足。


附上電影經典場景費城博物館的台階,勇敢的你,想當洛基的你就勇敢的站上去吧!


佳句摘要:

最後引用IMDB摘錄的對話,這是洛基在片中透過和兒子互動說出的大道理。
Rocky Balboa: You ain't gonna believe this, but you used to fit right here.

[taps on the inside of his hand]

Rocky Balboa: I'd hold you up to say to your mother, "this kid's gonna be the best kid in the world. This kid's gonna be somebody better than anybody I ever knew." And you grew up good and wonderful. It was great just watching you, every day was like a privilige. Then the time come for you to be your own man and take on the world, and you did. But 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you changed. You stopped being you. You let people stick a finger in your face and tell you you're no good. And when things got hard, you started looking for something to blame, like a big shadow.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you already know. The world ain't all sunshine and rainbows. It's a very mean and nasty place and I don't care how tough you are it will beat you to your knees and keep you there permanently if you let it. You, me, or nobody is gonna hit as hard as life. But it ain't about how hard ya hit. It's about how hard you can get it and keep moving forward. How much you can take and keep moving forward. That's how winning is done! Now if you know what you're worth then go out and get what you're worth. But ya gotta be willing to take the hits, and not pointing fingers saying you ain't where you wanna be because of him, or her, or anybody! Cowards do that and that ain't you! You're better than that! I'm always gonna love you no matter what. No matter what happens. You're my son and you're my blood. You're the best thing in my life. But until you start believing in yourself, ya ain't gonna have a life. Don't forget to visit your mother.


好像所有的影評都喜歡引用這段承受理論,這裡有中英對照的

我自己是覺得說這段之前的:
[But 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you changed. You stopped being you. You let people stick a finger in your face and tell you you're no good. And when things got hard, you started looking for something to blame, like a big shadow.]

也不錯,這種怪罪別人的心態跟 American History X中的一段有些類似。

在這段承受理論最後的幾句,鼓吹不滿意,就要行動,並以親情作為後盾讓親人無後顧之憂,更令人感動:
[Now if you know what you're worth then go out and get what you're worth. But ya gotta be willing to take the hits, and not pointing fingers saying you ain't where you wanna be because of him, or her, or anybody! Cowards do that and that ain't you! You're better than that! I'm always gonna love you no matter what. No matter what happens. You're my son and you're my blood. You're the best thing in my life. But until you start believing in yourself, ya ain't gonna have a life. Don't forget to visit your mother. ]



相關連結:
IMDB
想不到ㄅ,洛基也有官方部落格
想知道洛基的拍攝地點嗎?這裡通通告訴你

中文影評:
[影后炮] 《Rocky Balboa》:老兵不死

《洛基:勇者無懼》打不倒的拳王

"Rocky Balboa" 督你死穴


其他影評觀點:
http://www.flickr.com/photos/bangart/1189076614/

玩命追緝:貝克街大劫案 The bank job (2008)**

2008年8月31日
Posted by P.

就像我曾說過的:沒有什麼比真實故事更不可思議的

有了真實作底,好像一切不合理也都理所當然了

這是基於號稱walkie-talkie robbery案件的電影.




相關連結:
真實版的錄音帶: FOUND: Radio Ham's sensational tape of the bank heist 'that rescued compromising pictures of Princess Margaret'

Labels: ,

落水狗/霸道橫行/Reservoir Dogs(1992)

2008年8月8日
Posted by P.

有時候成名作讓我們知道為什麼一個導演值得.

其他的作品或許言過其實,但是Quentin Tarantino的這片完全解釋了為什麼大家會相信他,以及他的風格.

多年以後,這片仍然值得一看.強力推薦.


Quentin Tarantino的作品還有:
Death Proof (2007)
Kill Bill: Vol. 2 (2004)
Kill Bill: Vol. 1 (2003)
Pulp Fiction (1994)


評論:
Weltschmerz
dennis89675

超熱血必勝紀錄片The King of Kong (2007)/遊戲之王

2008年7月25日
Posted by P.

我瑪莉兄弟從來沒跳過第一關,當然更不敢去電玩店丟人現眼。也因此對這片意興闌珊,本來想當作背景音樂聽聽就算了。沒想到竟然欲罷不能,越看越熱血!


這片描述一個平凡的中年男子Steve,每天在車庫苦練老舊的大型電玩機台,妄想想擊敗大金剛(Donkey Kong)遊戲機的世界記錄保持人Billy,成為遊戲之王!
,
聽起來不怎麼樣是吧?! 可是這一部片,從這裡出發,逐漸揭露出這個世界記錄代表的意義。

Donkey Kong遊戲機的世界記錄保持人Billy,因為有了這個頭銜,成為小有地位跟事業的餐廳老闆,更別說在遊戲圈中像神般的偶像地位。同時因為大家想挑戰這個記錄,所以有了比賽。為了公平比賽,有了安排比賽,設計制度跟維護紀錄的仲裁機構Twin Galaxies。為了贏得比賽,大家更是各顯神通。這過程中牽扯到形無形的利益,關係到許多人的生活,於是不知不覺中一個龐大的體系就這樣行成了。這個電影上映後更是把這個雪球越滾越大,現在要挑戰世界紀錄的比賽規則,已經嚴謹精巧到不可思議地步不了。


一個看似幼稚的遊戲,如果背後牽涉都許多人,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遊戲而已。遊戲可能是假的,但是人跟江湖卻是實實在在的。

這片雖然號稱是紀錄片,但是承襲了近年來劇情紀錄片的風格,很明顯的是站在特定的立場方式陳述故事。但是劇情的起承轉合比美優秀的劇情片,對氣氛的掌握更是熟練,讓人替真實人生的不可思議嘖嘖稱奇。若不以紀錄片來看,這部片簡直是在逆境中奮鬥的感人勵志的片!


想知道這個車庫男幾乎拋家棄子,在家苦練的結果到底有沒有為他贏得遊戲之王的美譽嗎?趕快去看看這部好笑好玩又新奇的電影吧!

相關連結:


圖為Steve認真的背影,來源:DBegley

Labels: ,

碎碎念影評:我最好的朋友 Mon meilleur ami(2006)

2008年7月24日
Posted by P.

誰是你的好朋友?
誰會來參加你的葬禮?
3S(Sociable, smile, sincere)可以幫助你交到好朋友嗎?
童年的好朋友真的是一輩子的好朋友嗎?
友誼可以是可以檢驗的嗎?

如果曾想過上面的問題,這部Mon meilleur ami(2006)或許可以帶來點啟示,根據IMDB上的說法這部片將被重拍,然後在2009年上映,在被搞爛或更好之前,先看看這部吧。

這部是難得所謂comedy還有一兩個笑點的,又是難得這類電影中還有點劇情的。劇情的發展依照時間順序拍攝,沒什麼跳來跳去搞不懂的困擾,是一部可以不用絞盡腦汁跟導演鬥智,而專心品味片中內容的電影。

這也是一部大家都是好人的電影,裡面沒有什麼壞人,不過是一群可愛的人成長的過程。如果不喜歡幼稚假惺惺的好萊塢,又不想陪高深莫測的導演搞神秘,這部片應該可以帶來愉快的觀影經驗,這部片是個好選擇。



碎碎念指數:
好笑程度:★★★ (這種喜劇,能有好笑的笑點就不錯了)
感人程度:★★★★(有兩三幕感人的劇情)
故事性:★★★★(沒錯,這部片有故事)


相關影評:

Labels:

台灣賣座電影的機會?

2008年7月11日
Posted by P.

類型電影說穿了就是賣座票房的公式。也因此類型電影的內涵不斷隨時代演變。透過票房的考驗,電影工業逐漸摸索出幾類廣受大眾喜歡,值得投資拍攝的電影類型。

這樣看來,其實很多作者導演的電影其實也是最佳的類型電影,因為其一再重現的獨特的元素,可以不斷吸引特定觀眾。

台灣電影目前的困境之一就是在於找不到特定的類型。甚至排斥類型電影的開創。

其實在全球競爭下,台灣電影不見得要專注於台灣市場,甚至全然放棄台灣市場,專攻其他地區也無非不可(其實全球各地非歐美地區很多電影都專供非當地市場),但如果要發展台灣市場。我自己覺得有幾種類型值得注意:

1.環島公路電影

2.校園清純成長劇

3.同性戀電影

4.周杰倫電影

5.桂綸美電影

6.紀錄片鄉土劇

7.蘇貴彬科技詭片


另外我覺得有幾種類型電影視觀眾已經熟悉的票房毒藥保證,可是卻還有許多人願意拍攝:

1. 一片導演還願電影:拍一片電影一嚐電影夢,可惜的是觀眾的口袋比政府跟電影人保守,很少觀眾願意拿自己的錢來豪賭。

2.搶救國片電影: 我想很少人會把李安的電影當作搶救國片類電影吧~相形之下,哪類電影可以歸類為搶救國片類就不言而喻了。雖然這類電影其實有一定的號召,可是效果能夠延續多久甚至多大都是引人懷疑的。

Labels: ,

都是菲德爾的錯/Blame it on Fidel!(2006)

2008年5月8日
Posted by P.

心得有三點:
命苦怪左派父母

在別的國家革別人的命容易,在自己家革命難

龍生龍鳳生鳳 左派父母的小孩會革命





*2008/4/8

Labels: , ,

美國X檔案/野獸良民 /American History X (1998)

2008年3月17日
Posted by P.

自以為是「看片魔人」不然也是「爛片魔人」,最喜歡別人來挑戰我看過某片了沒,順便看看能不能擴充一下關注的領域。

於是,當ㄇ 說也喜歡看電影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就問: 說說看你最愛的電影吧~看看我有沒有看過的... 心理開始用電影命相學揣測他喜歡的類型,以及接下來要如何帶著文藝味兒地介紹幾位導演跟作品,如果他們的名字跳出來的話...

「American history X」ㄇ 說。
「XXX%%$@#$@」他又說(這時我已經腦筋無法思考)
「**︿%$%@」ㄇ 善良地補了一部,想重振一下我的信心(對我來說卻又是另一個萬劍穿心)

我愣了下, 失落加尷尬應該已經在我臉上啦。

兩手一攤 ,算你厲害,只能說「影海無崖」,「看片磨人」的心態早該放棄。

回頭努力深思,其他兩片是連名字也記不得了,但想起了關於電影American history X的一些, 這也不是全然沒聽過的片子,是那種我知道,但覺得沒價值或沒有興趣跳過不看的影片。

但因為曾經有這樣的判斷,引起了我的興趣,怎麼一部我不想看的影片,卻是他的最愛呢?為什麼他會這麼喜歡這部片呢?這部片到底有甚麼可觀之處呢?到底是甚麼打動了他的心 ,讓他唸唸不忘。

回想一下內容,這應該就是談種族衝突的片子還有一些關於美國歷史的,當初或許是著眼內容離自身經驗遠,所以不太感興趣,更何況,如果要談這些議題,我腦海裡馬上浮現出其他更好的作品阿。

難道這只是恰巧嗎? 可是就算如此,也還有其他許多類型片應該更可能獲選阿?

抱著對ㄇ 的好奇跟這部片的好奇,我決定一探究竟。

看完後接下來的幾天,我每天翻來覆去的想,試圖扮演魔鬼代言人 幫這部影片說話。

不就是平鋪直敘的片子,緊張不無聊,甚至有點說教式的觀點表達出來而已,到底是哪一部分可以深印心中呢?

是劇情嗎?

是剪接嗎?

是敘事手法嗎?

是人性討論的深度嗎?

是黑白影像色彩的運用嗎?

幾天過去了,上面的問題都沒有肯定的答案,也忘了很多東西。

但是下面幾句對白倒是唸唸不忘 (翻譯自IMDB的Quotes)

Bob: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把我受的苦,還有像我一樣的人的痛苦,全部通通都怪罪到別人還有跟其他的事情上...我怪每個人,怪那些白人,怪這個社會,怪上天...我並沒有得到什麼答案,因為我問錯了問題。你必須問對的問題...

Derek:像怎樣的問題阿?

Bob:這些你做的事情,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了嗎?


我想至少這段話感動了我,我不知道哪段話感動了他,可是我想他或許從本片的某些片段中得到些啟示或救贖也說不一定。

這部片到處充滿著這樣直白,說教般的對話。或許有時候,感動就是來自強烈而直接的當頭棒喝吧!

雖然講的是美國的社會階級種族跟不平等,但換個情境,換個角色,這樣的事情不是也無所不在嗎?至少電影提供了一個置身事外觀看的機會。

中文介紹及影評:
美國X檔案(star)
美國X檔案(時光網)
美國X檔案(開眼電影)
美國X檔案(Liuls's Blog)
美國X檔案 American History X,殘暴之後
《野獸良民》:平等的代價與仇恨的輪迴

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2007)

2008年2月10日
Posted by P.

本片Môme, La敘述法國歌手Edith Piaf傳奇的一生(1915~1963)。這部電影最大的功用,也就是認識這位歌手。

真實的人生,總是起起伏伏,並不會結束於高潮,或永遠沈溺在低潮。如果把同樣的起伏按照時序呈現在電影中,就會顯得忽高忽低,沒有重點,這也是同類人物傳記電影難以逃脫的先天限制。所以本片以不同時序的敘述,把他生命中的事件打破順序重新排列,來營造齣電影的高潮起伏。

沒了時序的線索,要串連這些事件,就必須要用幾個主題來串連他這一生遭遇,這樣的手法,也同樣被運用在傳記電影Ray (2004)。Ray片中揮之不去的主題是母親及死去的弟弟,在本片就是愛跟悲劇。但不斷的來回強調主題,時而現在,時而過去,時而追憶,難免會覺得囉囉多餘並且刻意。

本片是一位歌手的傳記電影,音樂必然要在本片扮演重要的角色。然這方面卻呈現的不好,讓我有點失望。

舉例來說,電影裡面最重要的一幕,也就是主角在大舞台嶄露頭角成功說服觀眾的那一幕,竟然是大部分無聲的,企圖因此製造出強烈對比,讓視覺畫面代替聲音說服電影觀眾,但我覺得效果不好。既然是談論音樂的電影,總要在電影中讓主角以歌聲擄獲觀眾的心才是,不然實在很難讓人認同主角傳奇歌手的身份。

據說導演Olivier Dahan以戲劇化的畫面著稱。本片裡面是有幾幕不錯。例如,直接由房間走向舞台的比喻是我覺是視覺上很震撼的一幕。

扮演女主角的演員Marion Cotillard在本片中演的很傳神,化妝技術也很很高明,如果不看幕後花絮,會以為怎麼找了一個古怪的老阿婆來演戲。但如果和DVD中幕後花絮中的真人片段相比較,就會發現演的真的很神似,算是成功的扮演。對了,她還在電影Taxi中扮演男主角的女朋友並在電影Big Fish大智若魚)中演出,你能認得出她來嗎?

普遍來說,傳記電影要拍得好看很難。因為傳記片受到史實的限制,要是拍的天差地遠也說不過去,但平鋪直敘又嫌乏味。同時對電影的喜好,又強烈受到觀眾對相關人事物等背景瞭解程度的影響。對在跟電影同一文化下的觀眾來說,或許光是人物的名字就足吸引人們到電影院欣賞,配合觀眾原先對傳記人物的好感跟瞭解,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就算電影拍的普普通通,照樣可以讓粉絲們看的大聲叫好,電影賣座。但是對我們來說,對人物本身的不瞭解加上文化背景隔閡,如果電影本身沒有一定的水準,要能夠很投入感同身受實在也不容易。過去一些好萊塢的傳記電影例如The Aviator(2004), walk the line(2005), Ray(2004)雖然在美國叫好叫座,但不見得能在其他地區同樣受歡迎,或許就是這個原因。看了這麼多很難感動的傳記電影,實在期待華人導演有一天能為我們也拍出屬於我們的傳記電影。

不過,換個角度想,電影也算是讓我們瞭解這些人物最輕鬆快速的方法了。而本片這個主角,我認為是值得認識,值得一聽的。

碎碎念指數:
娛樂性:★★ (比較像是好看的紀錄片)
DVD幕後花絮:★★★ (如果全部看完電影,那這絕對值得一看)
總評:★★★(可看可不看,就看對Edith Piaf有沒有興趣了。但是Edith Piaf的歌聲,千萬別錯過!)


相關連結:

red road紅路(2006)

2008年2月6日
Posted by P.

Red Road預告片


red road是導演Andrea Arnold的第一部電影,整片劇情步調緩慢爆點有點少,但是裸露鏡頭不少.

幾個我認為有趣的地方都不在影片想表達的重點.反而是像:人與人的關係,理性與感性,跟仇人上床等等的片段

片中對女性情慾的描寫竟然獲得許多評論的注目,一方面是長篇拍攝的大膽寫實,另一方面是其選擇拍攝的角度.據訪談指出這片竟然是少數描寫女性反應的影片,這點我再觀看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注意到,不過倒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到底在當前電影影像中女性做愛是怎樣呈現的? 雖然女性裸露在電影中被大量呈現,但不代表這個議題的每個角度都已竟被充分探索的.


片中主要的議題圍繞在復仇跟救贖:怎樣才能獲得救贖,是將罪過推給其他人,還是承認自己有罪?還是承認命運的一切都是不可預測的隨機,個人不必負擔太多?

相關連結:
紅路導演Andrea Arnold訪談報導

 *2008/2/6

電影Brødre/brothers/變奏曲/兄弟 (2004)

Posted by P.

故事大綱電影預告中,本片聽起來像是個有意思的故事。

可惜故事發展在意料之中,又缺乏戲劇張力。在娛樂性及討論深度不足之下,浪費了一個好故事。還好,包括幾乎成為丹麥電影代言人的Ulrich Thomsen還有Connie Nielsen等幾位演員表現不俗(男女主角都獲得幾項大獎),尤其影片中扮演女兒角色的兩位兒童演員,讓電影充滿真實感,增加故事的說服力。

看完的收穫是:原來丹麥在阿富汗戰爭中也有差上ㄧ腳。丹麥家具不錯。

另一個想法是所有從軍過的人大概都共同享有這個的祕密:就是關於軍中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不可對外人語的祕密。那些做過的事,說過的話,聽過的故事,就算離開了軍中,這些事情帶來的感受跟衝擊,卻依然揮之不去。或許對於當兵經驗有創傷的人,這部也可以當作療傷系的影片來觀賞吧。

綜合評論: 故事想想可以,電影不值得一看。

這部片的卡司都不錯,如果對丹麥電影有興趣的,可以找找這些人參與的其他片子看看。例如:Susanne Bier(蘇珊娜畢葉爾)的Efter brylluppet(婚禮過後/婚禮之後),Ulrich Thomsen(尤李基湯姆森)的Arven(家變)等。

連結:
IMDB:Brødre

相關中文影評:
‧【影音品】變奏曲(Brothers) by 藍川芥

‧變奏曲(Brothers)--------震撼人心的變調人生

‧國立國父紀念館「讓愛飛揚」藝術電影欣賞-變奏曲(Brothers)by 黃英雄

Labels: , ,

透過「洞」,看到蔡明亮

2008年1月12日
Posted by P.

電影「洞」是一張瞭解蔡明亮電影語言的地圖。劇情簡單明白,跳脫現實的歌舞片段穿插其間,適度地隔離內心與外在的界線,並放大了主角的感受跟情緒,不但方便引導觀眾進出入主角的內心,並且使得影片容易親近瞭解。在兩倍速放映下,一點都不悶,可以輕鬆愉快的看完。

故事結構完整很簡單:在連綿不絕的雨季,莫名的傳染病肆虐,一棟大樓的地板,因為漏水被挖破了一個洞,上下樓兩戶內孤單的兩個人,怎麼去反應。

蔡明亮總是能以獨到的眼光帶領觀眾觀看台灣人身處其中但卻不見得能察覺的特有情景,並用台灣特有的現象帶出故事。像是本片中的雨下個不停悶濕,傳染病防制的噴藥,老舊公寓的缺乏維修,個人不重視室內居家布置總看似寄居隨時要搬的樣子,在鐵窗內曬衣服,雜亂的菜市場,泡麵當飯吃,貼的亂七八糟的小廣告,無所不在的電視新聞的聲音。

雖然故事結構清楚,電影語彙跟視覺符碼豐富,但是情節的推動稍嫌薄弱,缺乏深刻的探討,對議題的說明展現大過於論說討論,因此在大獎中入選卻沒有得獎應該是意料之中。雖不會是蔡明亮最佳的作品,但仍不失觀影的價值,尤其對想要瞭解蔡明亮的人。其個人的電影特色在本片中隨處可見,例如豐富的影像譬喻,畫外音,少量的對白,殘破的都市風貌,孤獨的男女,歌舞劇,畫外的電視音等。非常適合有心瞭解蔡明亮電影的人觀看。

自己看完後對台灣電影有小小的感觸,雖然欣賞蔡明亮觀看台灣的角度,但總是覺得對那樣的台灣自己太瞭解,反而期待有其他的導演可以拍出台灣現代都市中美麗而可愛的地方。

至於喜歡聽人說書或是看人怎麼看電影的,可以參考其他人寫的關於「洞」的文章

The inheritance(Arven遺產)

2008年1月5日
Posted by P.

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還是喜歡上自己必須做的事呢?"want what you have to do" or "do what you want" ? 這是丹麥電影Arven(遺產/ 繼承人討論的主題。

Arven導演 Per Fly 以寫實手法描寫一個事業小有所成的餐廳老闆,不得不接下重振家族企業的重擔。影片的重心放在主角與家人朋友及女朋友的關係還有內心的轉變。

這種情節的故事,可以簡單的變成電視裡常見肥皂劇,但是導演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試圖表達人性的一面。人過的快不快樂,跟金錢的關係少,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雖然電影鏡頭沒有刻意凸顯,但片中的角色,出入的是豪宅,代步的是名車,吃喝的都是美食佳餚,可是他們的情緒起伏,都不曾因為這些而變得快樂,他們關心的是他們身處的問題。

碎碎念指數:

火辣指數:★ (沒什麼精彩火辣的鏡頭,雖然女主角長的不錯)
劇情張力指數:★ ★ ★ (內心戲比較多,真實的情節蠻平順的)

總評:推薦,看了會讓人不得不審思自己的生活和所追求的生活。透過這部難得的丹麥電影也可以讓我們一窺北歐的人文風景。

相關連結:
英文官方網頁:Inheritance (2003)
中文劇情介紹:Arven (遺產),2003年 (輕描……,淡寫……)
IMDB連結:Arven (2003)
Rotten tomatoes連結:Inheritance (2003)

Labels: ,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分類

2009 (84) 2008 (43) 喜劇 (40) 電影 (38) 美國 (36) ** (29) 圖解電影 (28) 2007 (26) 小說改編 (25) 2006 (20) 台灣 (19) 浪漫 (17) 真實改編 (16) *** (15) 品牌置入 (14) 動作 (13) debut (12) 女導演 (11) 伍迪艾倫 (10) 電影票房 (10) CC版 (9) * (8) 2005 (8) 紀錄片 (8) 輔導金 (8) 2010 (7) 教材 (7) 好萊塢 (6) 恐怖 (6) 戰爭 (6) 電影網站 (6) 1997 (5) Bill Murray (5) Wes Anderson (5) sci-fi (5) 愛情 (5) 法國 (5) 續集 (5) 翻拍 (5) 2004 (4) Quentin Tarantino (4) Steven Soderbergh (4) Vera Farmiga (4) list (4) 入圍沒得獎 (4) 前共產 (4) 動畫 (4) 影評 (4) 數位攝影 (4) 粉紅豹 (4) 紐約 (4) 英國 (4) 華語片 (4) 運動電影 (4) 1998 (3) 2001 (3) 2003 (3) Audrey Tautou (3) George Clooney (3) Julia Roberts (3) YA片 (3) arthouse (3) 丹麥 (3) 以色列 (3) 傳記 (3) 免費線上電影 (3) 加拿大 (3) 導演 (3) 日本 (3) 洛杉磯 (3) 清單 (3) 犯罪 (3) 男導演 (3) 1959 (2) 1984 (2) 1999 (2) 2002 (2) Atom Egoyan (2) Ben Affleck (2) Clive Owen (2) Edward Norton (2) Gerard Butler (2) Gus Van Sant (2) Jennifer Aniston (2) Jessica Simpson (2) Kate Winslet (2) Kevin Smith (2) Natalie Portman (2) Robert Altman (2) Steve Martin (2) Sylvester Stallone (2) Werner Herzog (2) Zooey Deschanel (2) x-men (2) 假電影真人生 (2) 公路電影 (2) 北歐 (2) 大衛林區 (2) 時光旅行 (2) 柯恩兄弟 (2) 桂綸鎂 (2) 比利時 (2) 種族問題 (2) 羅馬尼亞 (2) 群星焦點 (2) 義大利 (2) 蔡明亮 (2) 西班牙 (2) 覇凌 (2) 陳芯宜 (2) 電影雜想 (2) 韓國 (2) 驚悚 (2) 高達 (2) 黑人導演 (2) 黑人電影 (2) **** (1) ***** (1) 1895 (1) 1896 (1) 1961 (1) 1967 (1) 1972 (1) 1974 (1) 1982 (1) 1987 (1) 1988 (1) 1989 (1) 1992 (1) 1993 (1) 1995 (1) 2000 (1) 911 (1) Adam Sandler (1) Al Pacino (1) BAFTA (1) Baltimore (1) Bong Joon-ho (1) Charlie Kaufman (1) Chuck Palahniuk (1) Ellen Page (1) Francis Ford Coppola (1) Gael García Bernal (1) Jane Campion (1) Jason Reitman (1) Jim Carrey (1) Jim Jarmusch (1) John Malkovich (1) Jude Law (1) Katherine Heigl (1) Marion Cotillard (1) Meg Ryan (1) Michael Cera (1) Michael Haneke (1) Mike Leigh (1) Minnesota (1) Mirjana Karanovic (1) Mumblecore (1) New Jersey (1) Oliver Hirschbiegel (1) Paul Giamatti (1) Penélope Cruz (1) Roman Polanski (1) Sam Mendes (1) Tom Hanks (1) Wim Wenders (1) amy adams (1) cult (1) dogma95 (1) philip glass (1) 中東 (1) 久石讓 (1) 低成本 (1) 侯孝賢 (1) 倫敦 (1) 分割畫面 (1) 剪接 (1) 南歐 (1) 台灣電影 (1) 吸血鬼 (1) 坎城影展 (1) 墨西哥 (1) (1) 奧地利 (1) 奧斯卡獎 (1) 寵物 (1) 尼可拉斯凱吉 (1) 山繆傑克森 (1) 巴西 (1) 巴黎 (1) 德國 (1) 德語 (1) 德語片 (1) 懶人包 (1) 挪威 (1) 改編 (1) 政治 (1) 新浪潮 (1) 李安 (1) 李察吉爾 (1) 杜篤之 (1) 校園 (1) 樓一安 (1) 歌舞片 (1) 法語 (1) 波士頓 (1) 演員 (1) 演員導演 (1) 漫畫改編 (1) 猶太納粹 (1) 獨立製片 (1) 瑞典 (1) 瑞士 (1) 紐西蘭 (1) 線上免費電影 (1) 縱論電影 (1) 芮妮齊薇格 (1) 荷蘭 (1) 評論 (1) 貝托魯奇 (1) 道具 (1) 配樂 (1) 金獅獎 (1) 鍾孟宏 (1) 陳宏一 (1) 陳懷恩 (1) 電影分析 (1) 電影片頭 (1) 電影特效 (1) 非專業演員 (1) 韓語片 (1) 音樂 (1) 香港 (1) 黑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