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星影評教室

2009年9月29日
Posted by P.

周星星影評教室,簡單講有五字決.就算不寫影評,拿萊當做了解電影的方法也是很有益的.


有興趣的就到周星星的網站瞧瞧ㄅ

蜜月八人行 Couples Retreat (2009)

2009年9月28日
Posted by P.

Couples retreat電影介紹:







Couples retreat官網: http://www.couplesretreatmovie.com/

Labels: ,

Nights in Rodanthe (2008)

Posted by P.

有沒有民宿兼陪睡這種劇情的

當然有 Nights in Rodanthe就是這種好康的劇情

有沒有一夜情充實人生改變未來的 當然有 nights in Rodanthe就是這種蓋高尚的一夜情

有沒有媽媽鼓勵有好男人來外遇就不要放過的 當然有

醜男踰越專業的關係就是騷擾 帥哥呢?就是艷遇

這部李察吉爾賣弄風騷之作剛好就是最佳的示範




*2009/02/28

WALTZ WITH BASHIR(2008)

2009年9月23日
Posted by P.

Labels: ,

花花公子的小氣財神故事Ghosts of Girlfriends Past(2009)

2009年9月22日
Posted by P.

浪漫喜劇配上鬼片大概是近來浪漫喜劇的主打主題,各家都不約而同的推出了類似點子的影片,像是ghost town(2008),還有這片Ghosts of Girlfriends Past/舊愛找麻煩(2009)

Ghosts of Girlfriends Past簡單講就是花花公子的小氣財神故事,花花公子的前女朋友化身小氣財神故事裡面的三個鬼魂,要來告訴花花公子人生的大道理-愛才是一切!

根據教科書所言,浪漫喜劇裡面,演員幾乎可以成為類型的決定要素,只要打出演員的名號,觀眾就可以辨別出電影的類型,比方說前些時候的Meg Ryan. 也因此一個浪漫喜劇的成功,選角是很重要的.這電影裡面,我覺得Michael Douglas飾演的老花花公子,男主角Matthew McConaughey的把妹啟蒙老師,塑造的很有說服力,雖然戲份不多,但是精采. 男主角也不錯,至少長相有說服力.

可惜劇情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因為小氣財神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wiki也查的到,如果開場以後就照樣化葫蘆,就太無趣了,可惜的是,這片的處理就是這樣.但是如果每個片段能夠拍出新鮮感,或是真的發人深省,那也有趣,可惜這三個片段似乎都達不到道德勸戒的作用,我們看到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花花公子的,這一段四平八穩,符合一般純情少年變花花公子的心路歷程,還算踏實,再來演到他跟初戀女友因為理念不合而再度分手,就開始有點流水帳的感覺了,最後配上老來孤獨一人的下場,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結果,了無新意,最慘的當然是結局呈現的效果,結果當然是立地成佛囉,可是我懷疑這片有給任何花花公子或是想當花花公子的男人任何教訓,因為看到的道德啟示是,先當花花公子玩遍全世界,再吃回頭草找初戀女友也不遲咩,也因此,我懷疑有任何戀愛中的女生會想拿這部當約會電影找男伴一起分享. 但是如果你的約會男伴看了讚不絕口的,或許就該懷疑他是不是也是想當搭訕教主,沒事拿喜歡把妹書當聖經看.

當然,其中不乏有趣的片段,但我也懷疑有浪漫喜劇的觀眾群會喜歡,比方說,請秘書幫忙回網路聊天訊息,用視訊同步和三個女生分手,諷刺女生嘴裡說不要,卻又心理哈的很,或是明知是濫男人卻又偏偏喜歡他,還有一些像是把妹高手教學DVD裡面的片段,比方說,想要吸引女生,就要向他的朋友下手,來個聲東擊西, 還有上床不忘天亮前下床等等.

最後,兩顆星不推薦, 當然狄更斯的小說還是大力推薦的!

Labels: , , ,

當代影視文化大拼盤的Monster v.s. Alien (2009)

Posted by P.

動畫向來就是諷刺嘲弄影視文化的工具,就算只是照本宣科的把那些經典片段或是陳腔濫調在翻演一遍,經過動畫產生的距離感及自然的誇大,很容易就讓觀眾看出這種這些不知不覺已經深入我們心靈的影視橋段. 而近來的動畫片更是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好像是給影迷的測驗卷,讓大家邊看電影編尋寶,看看這些片段影響我們多深,這部流暢的動作動作片Monster v.s. Alien就是這樣的超大拼盤,片名及故事的點子-怪獸大戰外星人,這足以代表這片的拼貼精神,把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不相干的一堆科幻怪物全部聚集起來,讓外星人跟怪獸來戰戰看,看誰比較利害!
 
 下面就隨便提及幾個我覺得有趣的梗來分享看看,大家努力看看,應該可以發掘更多:

首先是主角Susan像綠巨人一般的忽然變大,再來是造型像Men in the black的政府官員出現,而Susan被抓去的50區裡面,都是像Hellboy跟他朋友那樣有超能力的怪怪怪物.

在外星人出場時,首先發現的兩個在Transformer裡面的Bumblebee親熱青少年中發現的.當總統決定來個第三類接觸不成後,那個美軍大戰外星機器人的場面也跟Transformer裡面美軍面對transformer壞人那般脆弱.至於總統跟美軍的情報中心, 很明顯的是借用了Dr.trangelove情報室,只不過多加了一台義式咖啡機而已.

動畫除了諷刺既有電影橋段,對於顛覆刻板印象也有自然的優勢,因為高反差的形象如果由真人演出,或許觀眾一時難以接受,可是動畫原本就有不真實及誇大的特色,高反差反而能帶來更多的笑點,自然引導觀眾接受不同於傳統的形象,比方說這片在性別議題上就有幾段不錯的設計,像是讓Susan這個新娘來當拯救地球的英雄,而在bumblebee車內的一對青少年情侶,女生主動並且保護男生的樣子,透過動畫來呈現,自然又有趣!

想知道其他人找到了什麼的,可以查察imdb上的資料.

Labels: , ,

Monsters vs Aliens(2009)裡面總統又彈又跳的是哪首歌呢?

2009年9月21日
Posted by P.

回味一下吧,聽聽這首Axel F,原來是Beverly Hills Cop的電影主題配樂.

Labels: ,

尋找快樂窩 Away We Go (2009)

2009年9月20日
Posted by P.

如果說Away we go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太容易預測情節,讓這個喜劇變得太無聊了.

故事是這樣的,一對長年未婚同居的男女朋友忽然懷孕了,原先滿足住在父母親家附近,用紙胡的窗戶的房子的他們,於是想到要給未出生的小孩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於是打算拜訪住在,鳳凰城,麥迪遜,摩特婁,邁阿密等地方的親朋好友,尋找好地點居住.看到這,是不是大家也都幫這樣的喜劇想到結局了呢,竟然是結局,皆大歡喜的結果,當然是幸福就在眼前,上面的地方都不夠好囉,有彼此的地方就是天堂一類的.更細心的讀者可能透過這些地點加上片長來換算,甚至可以跟我一樣,鐵口直斷,片中的高潮跟轉折就在摩特婁一地,因為這是倒數第二個地點,也是唯一不在美國境內的地點,想當然爾一訂有什麼事會在這發生.

也就是因為在片子一開始,就已經把所有的情節高低起伏交代一遍的,剩下的就是照本演出而已.這樣的設定並不是不能成就好電影,只是難度比較高,因為一開始就把很多的驚喜去掉了,在劇情上沒辦法突出,就要能在小細節或是拍攝上出人意料,這樣等於是拉高觀眾的滿足點,本來就比較困難,可惜的是,全劇在推演的過程中,並沒有什麼特別過人之處.

這是一部感覺良好的電影,兩位男女主角都很可愛,劇中拜訪的各類型拿來當作被比較的不幸福夫婦也都描寫的蠻道地的,尤其是麥迪遜那對不知道是女權還是new age的男女,不過全劇也就是感覺良好而已.馬有失蹄,人有失足,大家也就別對曾經拍出過Jarhead, Revolutionary Road,American beauty等好片的Sam Mendes太苛責了.兩顆星不推薦.

Labels: , ,

舊愛找麻煩Ghosts of Girlfriends Past裡面用的是哪牌照相機阿?

Posted by P.

Matthew McConaughey在舊愛找麻煩Ghosts of Girlfriends Past (2009)裡面演了一個知名攝影師,猜猜看,這樣專業的角色該用什麼樣的照相機呢?


答案就在圖片裡唷!


相關的文章:

Labels: ,

超好看李安

2009年9月18日
Posted by P.

李安的片不看就不算是華人了 所以也算是看的很期的
只是總覺得他在台灣的片子比較好看 他自己寫的 也比較有李安味

Lust, Caution
Brokeback Mountain
Hulk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The Ice Storm
Sense and Sensibility
Eat Drink Man Woman
The Wedding Banquet
Pushing Hands

其中 飲食男女 推手 跟喜宴 三片還是 我印象深刻的 他拍出了一個新的類型 在美國的華人這種經驗 之後他的影片 個人在編劇的特色就沒有顯現了

其他的片子裡面 段被刪 是比較喜歡的 至於或虎藏龍怎麼看都是片外國人的


最後 我覺得他真的要感謝綠巨人在拍 因為這證明了綠巨人票房失利 是綠巨人的關係 這種長的又醜又大的英雄本來就很難拍 換個人拍還是不賣

Labels: , ,

韓國電影的代表:金基德

Posted by P.

金基德算是我比較喜歡的導演

總是可以從他的片子想到些什麼 而他的影像也非常鮮明有特色 很難忘記

Samaria :這是第一部看的,印象深刻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and Spring:
這部期待了很久 聽說很好看
真的看了以後覺得還好而已 可能其中的主題過於熟悉ㄅ

推薦的幾部
Time
Samaria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and Spring

看了不之所以然的 比較沒感覺的:
Seom(2000)

怎樣挑電影好? 看影展得獎還是看影評

2009年9月15日
Posted by P.

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電影海報或是DVD外殼上洋洋灑灑一字排開,一堆影評人拍手叫好,似乎不看就對不起自己,更何況下面還列的一堆影展紀錄,好像不看就算不上懂得電影品味,沒想到看了以後,依然後悔不已.從看電影以來,這種經驗不斷,最後才慢慢悟出一番道理,並不是他們錯,其實是自己沒看懂影評跟得獎的巧妙.

一個電影出來, 在Rotten tomato,MRQE,Metacritic,上可以有數十篇評論.對影評人來說,怎樣可以讓你的評論被擺上電影海報,讓自己的大名跟著電影宣傳到處跑呢? 當然是Two thumbs up! 相同的,對電影宣傳來講,似乎永遠不愁找不到two thumbs up,反正江山代有新人出.評論從最好到最壞一字排開,任電影公司隨便挑選.

那觀眾怎麼看宣傳上面的評論呢? 如果最好的都講的很含蓄了,代表最好也只有這樣,再來就是看看影評的出處,通常如果是全面叫好的電影,從一線知名的國際媒體到不知名的媒體都叫好,通常因為版面的關係,只會擺上幾個大媒體的評論.反過來說,如果一個電影只能找到名不見傳的媒體來拍手,通常代表其他主流的大媒體的態度是非常保留的.

評論文字也比星等更有觀察的價值,如果一部影片的評論只能是thumbs up,或是其他空泛的讚美,通常代表,這部片沒什麼好說的,既然也還不到太爛損及影評信用的程度,但也講不出有什麼好的,不如就講些萬用讚美詞,畢竟每週都有新片上映,也不用太講究.

如果一個影片宣傳出現可疑的讚美,比方說評論看起來介於讚美跟倒采之間但卻還被放上海報當宣傳的,那這部片通常是非常可疑的.想想一部影片有多少篇評論,每個評論有多少篇句子,更何況通常評論為了顯示中肯,都會褒貶並陳,片商挑褒獎的地方來宣傳也不是難事,一個評論整體給負評,但片商挑出其中一兩句平衡報導用的讚美之詞當宣傳更是常見,所以如果一個影片落到挑不出一句還看得過去的評論,那不是非常非常的可疑嗎?

影展也是同樣的道理,通常主流的影片,一般觀眾會喜歡的影片,票房就是口碑了,不太需要什麼有品味的人來出面掛保證,頂多參加奧斯卡等來井上添花一下.

反過來說,什麼樣的電影需要有力人士來大力推一下呢? 那就是不那麼一般可口的電影了,所以基本上看海報擺出一堆影展的紀錄,通常這個影片的定位大多是藝術片之流的,那種價值不是一般庸俗的票房跟大眾口味可以決定的影片.因為,就是這類口味缺乏聲音,所以才需要影展幫忙出氣!
ˋ
同樣的,影展界也有比大小的習慣,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大影展,也是這一類影片大家爭取的對象,所以看到影片海報上列的洋洋灑灑的參展紀錄,可別忘記看看是哪些影展.因為和影評一樣,影展也是到處都有,全世界上上下下,只要有本事,要參加多少個影展,絕對不是問題.就像抽獎一樣,參加多了,總會有矇中的時候,何況各種影展的口味個不相同,別的影展的垃圾,拿到另個影展說不定就是黃金,而且影展獎項眾多,導演不得獎,那看看演員有沒有機會,不然也還有很多鼓勵的獎項,給特定族群的保障名額等等.

所以看到影展紀錄,可一定要細看,因為基本上參加影展就已經不是個好兆頭了,以我的經驗來看,獎項來說,綜合獎項的可信度大於個別類別,像是導演獎,影片獎,劇本獎,就比個別表演或是技術獎項更能反應可能的觀影感受.而保障名額的獎項通常都比較可疑,因為代表沒辦法憑真槍實彈真本事,在主要獎項獲獎,頂多代表相對其他有資格的來說較好.比方說只得到新人獎的,頂多代表跟其他當年度新人比比較好,可是可能水準跟其他影片差了一大截.

以影展來看,大影展比小影展,綜合影展比特立獨行的影展更能反映一般口味,也就是說,如果今天這個影展得了火星少年恐怖片大獎,可能反應的喜歡恐怖片的人的喜好還有住在火星青少年想要張揚的口味,可能不見得合一般胃口.當然,如果影展片看多了,自然會對影展的喜好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更能知道該影展的口味跟自己對不對味.

在細一點看,影展紀錄有兩種,一種是寫出得獎的獎項,一種叫做official selection,白話講就是入圍,更講白一點就是入圍沒得獎.這種是我覺得最需要小心的,因為參加了一堆影展,竟然挑出不幾個得獎的,還得勉強提出入圍的紀錄充數魚目混珠,對我來說,看起來就是欲蓋彌彰,通常這種影片比都沒寫參展的還有問題,因為什麼得獎都沒寫的影片有可能是不削參展,或不需要參展,而這種需要參展卻有拿不到什麼獎的,以我的經驗,十之八九都有很明顯的瑕疵.

舊瓶新裝的女人至上The women(2008)/*

2009年9月14日
Posted by P.

這樣形容The women好了,看完了兩三天,才想到要來寫點東西,但卻全然想不出the women演了些什麼,結局如何,除了全片沒有一個男人以外.

查了資料,發現原來這片是1930年代經典片重拍,於是對這片評價又更低了些,有經典在前提供參考,卻連點印象也沒辦法留下,一定是搞砸的很慘.

故事是這樣的Mary有個在華爾街工作的多金老公,結果沒想到老公竟然跟Mary及好友常去的Saks百貨裡的香水專櫃小姐Crystal有外遇,這件事Mary的好朋友們先知道了,卻沒有告訴Mary直到他自己無意間發現,Mary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而眼前還有更多的挑戰考驗著她們.

電影給我的感覺像是Sex and city碰上老套的外遇加上女性友誼的劇情,縱使裡面的角色每個穿著亮麗,可是講起話來像是幾十年前舊電影裡面跑出來的角色,就算電影給了她們精采的身分定位,像是女同性戀作家,女強人等等,從她們口裡說出來的話還是一樣陳腐.

這片是劇作家Diane English花了十多年自編自導自製的首部電影,就跟我之前提過的,一人分飾多角,尤其是剛開始初次從事不熟悉的角色,往往不是一個好主意,這片下場之慘不必我多說,我更懷疑這片以後,大概很久他都沒有機會執導演筒了!

這片在台灣的海報宣傳上,還有一個有趣的點,就是大力宣傳台灣監製,和大家所知道的一樣,掛上名字的,到底是加分還是扣分全憑口碑(上IMDB看看就知道製作過哪些,成果如何,很精采唷!),至於靠愛國心,我想,大家已經習慣了愛國心被踐踏了ㄅ!


梅格萊恩在The women(2008)裡面用的是哪牌相機阿?

Posted by P.

梅格萊恩在電影女人至上/The women(2008)裡面用的是哪牌相機阿?


*點圖可放大
**似乎電影圈的人很喜歡用這牌的相機,比方說在電影The closer中也有出現過,看看這裡的總整理就知道他出現在多少電影裡啦!

BoBo的美夢成真: 談Wes Anderson的電影

2009年9月12日
Posted by P.

一直覺得Wes Anderson的電影很有某種特色,直到最近乎然想通了,Wes Anderson的電影不就是BoBo的美夢成真嗎?

Bobo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式的波希米亞人,典故來自David Brooks的書Bobos in Paradise.
我這麼說,到不只有貶抑,畢竟個人的出身自然會影響作品的風格以及觀察的角度,若不是對Bobo生活的熟悉,要拍出道地的批判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Rushmore談bobo的成長故事,叛逆卻又突破不了,The Darjeeling Limited是家庭生活的翻影,裡面面對問題的方法也是很特別的,而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則是關於Bobo的職業觀,在冒險與維持中產生活的富裕中尋求平衡.從這個角度看,Hotel Chevalier似乎就不是這麼大的爛片,畢竟片長也不長,而且裡面還有Natalie Portman,而且Bobo的焦慮在裡面有鮮明的描寫.

話說回來,Wes Anderson的電影生涯不就很bobo式的嗎?出身影視世家,加上專業的高等教育薰陶,一方面明白賺錢的重要,卻又不忘玩出些趣味,當作個人的成就.

Labels: ,

movie mob! 花錢看電影的影評人才是老大

2009年9月11日
Posted by P.

我一向認為自己花錢看電影,跟不用花錢看電影,對電影的標準跟期待自然會有不同,就像別人請吃東西,不好吃就算了,可是要是自己花大錢吃大餐,不好吃大概就會想翻桌找老闆理論吧!

也因此, 如果想知道一部電影值不值得電影票價,我覺得問問花過錢的就知道,沒想到就有這麼一個電視節目movie mob,找了一堆人來談電影.算是真人實境秀碰上電影評論吧!

準備好了嗎? 來看看真正的觀眾怎麼看電影吧!



哇!真希望有這樣的節目邀請付錢的觀眾來談談台灣的電影,保證電影業會會突飛猛進吧!


*好ㄅ,這些入圍的觀眾並沒有付錢看這些被評論的電影,不過, 至少大多數的時候他們有付錢ㄅ

反時光旅行的Timecrimes 時間殺人(2007)

2009年9月10日
Posted by P.

Los Cronocrímenes/時空犯罪(2007)是很有趣的時光旅行的故事,不過在講電影之前,想先提提這電影的製作,之前提過了恐怖片的幾個省錢原則,荒郊野外配上幾間房子,再加上少少的演員,這部電影大致就是這樣的架構,更妙的是,這部電影,還有了個巧妙的巧段,讓主角一人分飾多角,更大大減少總共的演出人數,在這樣簡單的製作下, 配上較短的片長,這部时空罪恶(2007)還是有不錯的表現.


如果說回到未來系列是對時光旅行的態度是正向期待,那這部timecrime就是徹底的反時光旅行.相對於回到未來的主角總是能回到過去,甚至回到未來,搞定一切,這部片透露的是另一種對時光旅行的悲觀想法,這部片的主角,不管怎麼穿梭時光,自己忙的滿頭熱,還要應付同一時空中出現的一堆自己的分身,但結果似乎只是將一切搞的更糟糕.

因為這樣有趣的劇本,不但批判了時光旅行這個電影橋段的荒謬, 更在其上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更重要的,他還進一步發人思索人對時光旅行這個概念的執著.



為什麼人想要回到過去呢,想要時光旅行呢,大多不過是想修復原先的錯誤.可是,真的回到了過去,問題就會解決嗎? 更深層的一個問題是,就算穿梭了時空,其實在意識上,這個當前的分身,仍然只活在當前的時間軸,也就是就算外在的時空環境是在過去,是曾經經驗的過去,但當前自我的這個分身的意識並沒有改變,而是在自身不斷前進的時間線上,也就是這個自我不是回到過去重新來過,而是以一個經歷過過去的身分,再重新經歷,那個特定的時空,也就是,在意識上過去存在的過去仍在,只是現在又回到那個時空重新再加上新的經驗,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時光旅行不是現在的自我意識取而代之過去的,而是自身的經驗仍然在增加,只是在過去的時空而已,這樣聽起來,時光旅行反到像是掉近了無間地獄,不斷的重複,過去的痛苦沒辦法抹除,就算那個另一個自我分身的經驗因此改變了,這個當前運作的自我仍舊經歷過那些,只是更多,這樣聽起來,時光旅行就不是那麼的可口了.

或許改變過去最好的辦法是遺忘,而不是回到過去,改變現在最好的辦法不是回到過去,而是改變現在,進而改變未來,畢竟,當下,永遠只有一個自我,不管同一個時空中有多少的分身,自身感受到的,永遠只有一個.

因為這個劇本忙著探討時光旅行,於是主角並沒有多少個性,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他要這樣做,甚至也不關心為什麼他要這樣做,還好或許觀眾也忙著算計時光旅行的邏輯,可以原諒這個缺失.整體上,最精采的算是開場了,帶著望遠鏡的在自家後院偷窺像是後窗般的情節,似乎是驚悚片好用的橋段,而當時光旅行開始之後,一切的發展就過於忙碌了.對劇情有興趣的,網路上有好心人製作了下面的說明圖,不一定正確,但可以參考.




雖然在娛樂上是兩顆星不推薦,算是那種你知道拍的沒多好看,但仍然會想看看的第影,推薦對電影有知識上的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如果不急著看的,據說美國電影公司已經開始翻拍製作,可以期待2011年看到更好的timecrimes

連結:
David Lewis對THE PARADOXES OF TIME TRAVEL的哲學討論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Rushmore/都是愛情惹的禍?/青春少年(1998)

2009年9月9日
Posted by P.

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加上比爾莫瑞Bill Murray,怎麼能不看呢?

從這部早期的電影,可以略見之後導演Wes Anderson日後的風格。比方說對水平拍攝的偏好,對創造不存在世界的偏好,和對電影配樂的運用。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的許多特色都可以在本片中略見一二。wiki百科更是洋洋灑灑列出了本片和導演其他作品的相關連。

配樂被Entertainment Weekly選為25大經典電影原聲帶


到底有多好笑呢?CC也發行了本片。

如果喜歡大吉嶺快車的,趕快來看看同樣Wes Anderson導演的Rushmore吧!


*2008/9/9

血色入侵/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Let the Right One In (2008)/純真兒童版的暮光之城*****

Posted by P.

如果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或根本不是人,這樣的愛情該何去何從呢? 每個人都值得有人愛嗎? 這是瑞典片血色入侵(Låt den rätte komma in)透過吸血鬼的傳說,探討的主題.

這片的主角, 在學校被霸凌的12歲小男孩Oskar,遇到了不為社會所接受,但有致命能力的12歲的Eli,相互認識而發展出特別的情素,為壓抑的生活找到出口.

雖然愛上吸血鬼的情節馬上讓人聯想到這是兒童版的暮光之城(Twilight),不過我到覺得比較像是韓片綠洲(2002)的情調.



通常恐怖片裡面,除了驚嚇的感官刺激以外,通常都會混雜其他類型的感官刺激,比方說暴力或是裸露情色等,像是SAW系列.可是血色入侵能在這樣的架構下,混入溫馨感人的元素,讓人耳目一新.


血色入侵是近來最好的吸血鬼電影了,五顆星強力推薦.

連結:

http://www.let-the-right-one-in.com
Of Bullies and Blood Drinkers
Let the Right One In

不爆笑但溫馨的Ghost town(2008)/***

2009年9月4日
Posted by P.

Ghost town以喜劇的方式娓娓道來鬼對生者意義.偶有一兩段讓人大笑的片段,整體雖不爆笑但溫馨,是溫和的療傷電影.


三顆星隨便看看.

Labels: , , , ,

陽光清洗/清潔小小姐Sunshine Cleaning (2008)/***

2009年9月3日
Posted by P.

陽光清洗是一家人在不如意的現實中不放棄彼此仍然繼續掙扎,力圖振作的影片.構想是來自編劇從NPR廣播聽來的真實故事.

小時了了是主角Rose一生至今最好的寫照,他曾經有輝煌的學生生活,但現在卻淪落到成為打掃清潔工,事業不如意,在情場也失意.更糟糕的是,他還有一堆家人要煩惱,妹妹的生活一團遭,到處惹麻煩,而爸爸總是空想從未實現的大事業,自己更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要照顧, 一個巧合機緣下Rose開創了自己的打掃事業,認識了新的朋友,他的生活是否從此改觀呢?




Sunshine Cleaning是很難不讓人喜歡的小品電影,角色不多,劇情沒有多出人意外,在影展片類型中,不走極端,敘事剪輯不賣弄,算是容易入口消化的影片.最成功的部分在裡面的人物刻化生動很容易讓人找到認同,大家都可以在自己,家人或是週邊的朋友中,找到類似的人物,也因此很難不關心起這些人的發展.三顆星推薦

駭人聽聞的死亡實驗Das Experiment/The Experiment (2001)/*

Posted by P.

The Experiment


如果把一般人隨機分成囚犯跟獄卒,然後要獄卒管好囚犯,會發生什麼事情呢?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就是真實地從事這個研究,而這個駭人聽聞的研究也被寫成小說並且拍成無數的電影.

Das Experiment(實驗監獄)則是近期德國翻拍的版本,可惜這個主題概念雖佳,值得探討,但是這個Das Experiment電影版本的製作卻差強人意,因此一顆星不推薦.

因為這個實驗頂頂有名,加上在類型上一定會被歸類的驚悚或是恐怖片,因此光是恐怖無法滿足觀眾的期待,因為大家早就知道這個結果很恐怖,所以有沒有真的恐怖到挑戰極限到不是影片成不成功的決勝點,因為在這點上,絕無意外可以期待,也就是不正常的結果,對觀眾來說才是正常.對這部結果已知的電影,真正足以欣賞的應該是由正常轉為變態的心路歷程,要能把這個過程拍成有說服力,營造出那種正常人也可能變成心理變態的心理陰影,也就是你我及我們身邊的人通通有變成惡魔的潛力,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達到觀眾的期待.

在角色研究的類型下,一般來說,利用大國民般的抽絲剝繭逐漸由各個角度來探討角色,會讓角色更為豐富,普通一點的,也可以像LOST一樣,不斷的利用回顧過去flash back,讓大家逐漸了解角色為什麼這樣做,提供角色更豐富的深度.可惜這部片一早就把主角定出來,設定好主角的心態跟所作所為,這樣太早用說的解釋角色的所有狀況,算是比較差的處理,如果中途又沒什麼變化,等於開場不到15分鐘,好人壞人,誰會發瘋,誰是英雄,誰會變壞,全部都知道了,而接下來只是照本宣科的演下去,這樣真的不好看.看糟糕的是,這個照本宣科還按照時序演下去,都說好實驗是幾天了,還一天一天的演,想當然爾,第一天第二天絕對不會出什麼事,那還有什麼好看的嗎?

更糟糕的是,推動劇情推轉的動力,竟然不是人內心跟外在趨力的結合,透過情境釋放出每個人內心做惡的潛力,而是其中一位主角記者先生利用全知的觀點,預期這樣的實驗會造成不幸,然後刻意去促成這樣的不幸,也就是說,在這個戲裡面,實驗的不幸不是由於實驗本身,而是裡面被實驗者的角色故意造成的.這樣的設定,可能是作者在思想哲學上的考量,可是在戲劇上,就讓整個實驗的恐怖性完全消失,因為這個實驗的結果是捏造的,不是實驗造成的.講白一點,就是觀眾知道這些人會虐待,戲裡面的獄卒想要虐待人,然後更重要的是犯人也滿心歡喜的期待被虐待.於是在觀點上,這部影片便得很奇怪,觀眾知道,實驗者知道,被實驗者知道,既然全部的人都是全知的觀點,那這個戲是要給誰看,所以參與其中的人都知道那不是真的,那觀眾的情感要投射給誰?

比較值得探討的倒是近來,德國一連串這種人性實驗的電影,尤其主題環繞在個人跟集體意識的方面的電影,像是風格非常相近,但是成果較佳的Die Welle/The Wave(2008).

最後要提的是,猜猜看這麼沒有人性的真實的監獄實驗室哪一國進行的呢? 不是納粹德國,是美國.



上面是真正嚇人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老話一句,沒有什麼比現實生活更有戲劇性的了,就算是恐怖的類型也是.

只有死才能喚起注意

Posted by P.

電影裡面往往喜歡安排死亡的情節,因為沒有什麼比死亡更能喚起觀眾的注目,也難怪伍迪艾倫三不五時總要在他的電影裡面安排謀殺的情節,更別提以謀殺或是死亡為主題的警探片或是驚悚片跟恐怖片了.

其實現實生活也不過如此,各種議題總是要出了人命,才有人注意,才有新聞的價值.這樣的現象雖是人性,但也荒謬,於是近來幾部電影就拿這樣的非要出人命才有人注意的主題開刀,比方說BEN X(2007),跟World's Greatest Dad,雖然切入的角度也不同,不過都對這種不出人命沒人關心的現象作出批判,尤其兩片中出人命的主角都是青少年,值得看看.

窒色Choke(2008)/**

2009年9月2日
Posted by P.

在Choke(又譯窒息遊戲),透過拜訪垂死母親和跟母親所在的精神病院的人員互動中,主角Victor開始回想他童年和母親Ida互動的種種並反省他現在的人生,他的性癮,還有在餐廳裝噎死的癖好.







Chuck Palahniuk迷可能會喜歡,但一定比不上fight club,同樣小說改編,依舊保有大量的主角口白,荒謬的人生,以及各種疾病病友的互助團體等劇情,但是在回顧過去及推動現在劇情發展間顧此失彼,失於平淡,並且模糊主題,因此兩顆星不推薦

連結:
《窒色》:無起無伏的性癮者心理治療
窒色:普普通通
《choke》
When a weirdo loves a weirdo, when a sicko loves a sicko
Chuck Palahnuik On "Choke"
Twelve-step program(電影中提到的治療療程)

北極特快車碰上水晶骷髏的奪魂夜車Night Train (2009)/*

Posted by P.

北極特快車碰上水晶骷髏就是這部Night train(又譯暗夜列车).

故事是這樣的,冰天雪地裡,一個黑人列車長在聖誕夜裡和一個業務員及學生搭上了這班駛往死亡的北極特快車,因為車上還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手裡拿了一個據說看到的人都會死的寶盒.可怕的是,人人又都想要這個有著神奇吸引力的寶盒.

這片搭景很怪異,走的是摩登復古風,火車裝潢像是古老的東方快車,可是裡面的人還拿著手機講電話,更扯的是,可能為了讓攝影機在裡面自由活動,火車寬敞的不得了,比美豪華七四七客機.

裡面的黑人列車長不脫以往這種讓黑人擔任心靈導師,或是在一堆白人群體裡面比較有良知的那一位.奇怪了,讓一個白人作為一堆黑人的良知難道不行嗎?另外東方臉孔也是必然的沉默寡言加上有點遲鈍痴呆,配合上恐怖片必脫的一點點女性裸露, 這種俗套的安排讓角色變得跟人型立版一樣平庸膚淺. 唯一比較出色的是女演員Leelee Sobieski,他曖昧不明的邪惡眼神跟方臉藍眼小嘴似乎很適合演外表一般內心冷酷殘忍的邪惡角色,像是在88分鐘跟這片中,他這類角色的演出都很突出.


行進中的火車是安排密室殺人一類恐怖片很好的背景,但是這片的劇情中利用加入新角色來推展劇情,讓劇情的進行變得非常刻意 可沒辦法延伸那種密閉空間中人際間逐漸增長的緊張感.

整體的劇情又偏向道德勸說,缺乏那種脫離常軌的異常邪惡,無法吸引恐怖迷的注意, 對一般觀眾來說,劇情跟製作也不夠特殊, 一顆星難看強力不推薦

Labels: , , , ,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分類

2009 (84) 2008 (43) 喜劇 (40) 電影 (38) 美國 (36) ** (29) 圖解電影 (28) 2007 (26) 小說改編 (25) 2006 (20) 台灣 (19) 浪漫 (17) 真實改編 (16) *** (15) 品牌置入 (14) 動作 (13) debut (12) 女導演 (11) 伍迪艾倫 (10) 電影票房 (10) CC版 (9) * (8) 2005 (8) 紀錄片 (8) 輔導金 (8) 2010 (7) 教材 (7) 好萊塢 (6) 恐怖 (6) 戰爭 (6) 電影網站 (6) 1997 (5) Bill Murray (5) Wes Anderson (5) sci-fi (5) 愛情 (5) 法國 (5) 續集 (5) 翻拍 (5) 2004 (4) Quentin Tarantino (4) Steven Soderbergh (4) Vera Farmiga (4) list (4) 入圍沒得獎 (4) 前共產 (4) 動畫 (4) 影評 (4) 數位攝影 (4) 粉紅豹 (4) 紐約 (4) 英國 (4) 華語片 (4) 運動電影 (4) 1998 (3) 2001 (3) 2003 (3) Audrey Tautou (3) George Clooney (3) Julia Roberts (3) YA片 (3) arthouse (3) 丹麥 (3) 以色列 (3) 傳記 (3) 免費線上電影 (3) 加拿大 (3) 導演 (3) 日本 (3) 洛杉磯 (3) 清單 (3) 犯罪 (3) 男導演 (3) 1959 (2) 1984 (2) 1999 (2) 2002 (2) Atom Egoyan (2) Ben Affleck (2) Clive Owen (2) Edward Norton (2) Gerard Butler (2) Gus Van Sant (2) Jennifer Aniston (2) Jessica Simpson (2) Kate Winslet (2) Kevin Smith (2) Natalie Portman (2) Robert Altman (2) Steve Martin (2) Sylvester Stallone (2) Werner Herzog (2) Zooey Deschanel (2) x-men (2) 假電影真人生 (2) 公路電影 (2) 北歐 (2) 大衛林區 (2) 時光旅行 (2) 柯恩兄弟 (2) 桂綸鎂 (2) 比利時 (2) 種族問題 (2) 羅馬尼亞 (2) 群星焦點 (2) 義大利 (2) 蔡明亮 (2) 西班牙 (2) 覇凌 (2) 陳芯宜 (2) 電影雜想 (2) 韓國 (2) 驚悚 (2) 高達 (2) 黑人導演 (2) 黑人電影 (2) **** (1) ***** (1) 1895 (1) 1896 (1) 1961 (1) 1967 (1) 1972 (1) 1974 (1) 1982 (1) 1987 (1) 1988 (1) 1989 (1) 1992 (1) 1993 (1) 1995 (1) 2000 (1) 911 (1) Adam Sandler (1) Al Pacino (1) BAFTA (1) Baltimore (1) Bong Joon-ho (1) Charlie Kaufman (1) Chuck Palahniuk (1) Ellen Page (1) Francis Ford Coppola (1) Gael García Bernal (1) Jane Campion (1) Jason Reitman (1) Jim Carrey (1) Jim Jarmusch (1) John Malkovich (1) Jude Law (1) Katherine Heigl (1) Marion Cotillard (1) Meg Ryan (1) Michael Cera (1) Michael Haneke (1) Mike Leigh (1) Minnesota (1) Mirjana Karanovic (1) Mumblecore (1) New Jersey (1) Oliver Hirschbiegel (1) Paul Giamatti (1) Penélope Cruz (1) Roman Polanski (1) Sam Mendes (1) Tom Hanks (1) Wim Wenders (1) amy adams (1) cult (1) dogma95 (1) philip glass (1) 中東 (1) 久石讓 (1) 低成本 (1) 侯孝賢 (1) 倫敦 (1) 分割畫面 (1) 剪接 (1) 南歐 (1) 台灣電影 (1) 吸血鬼 (1) 坎城影展 (1) 墨西哥 (1) (1) 奧地利 (1) 奧斯卡獎 (1) 寵物 (1) 尼可拉斯凱吉 (1) 山繆傑克森 (1) 巴西 (1) 巴黎 (1) 德國 (1) 德語 (1) 德語片 (1) 懶人包 (1) 挪威 (1) 改編 (1) 政治 (1) 新浪潮 (1) 李安 (1) 李察吉爾 (1) 杜篤之 (1) 校園 (1) 樓一安 (1) 歌舞片 (1) 法語 (1) 波士頓 (1) 演員 (1) 演員導演 (1) 漫畫改編 (1) 猶太納粹 (1) 獨立製片 (1) 瑞典 (1) 瑞士 (1) 紐西蘭 (1) 線上免費電影 (1) 縱論電影 (1) 芮妮齊薇格 (1) 荷蘭 (1) 評論 (1) 貝托魯奇 (1) 道具 (1) 配樂 (1) 金獅獎 (1) 鍾孟宏 (1) 陳宏一 (1) 陳懷恩 (1) 電影分析 (1) 電影片頭 (1) 電影特效 (1) 非專業演員 (1) 韓語片 (1) 音樂 (1) 香港 (1) 黑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