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mandog 流浪神狗人(2008):電影不賣不能怪鬼神

2009年4月28日
Posted by P.

流浪神狗人應該是個不錯的藝術電影的劇本,可惜被拍壞了.這,真的不能怪別人.


首先,配樂令人印象深刻, 雖然很多台灣電影都有配樂粗操的問題,但是這片的配樂除了簡略外,常常還有不搭的感覺.配樂是幫助觀眾融入電影,這片的配樂卻常常幹擾我看電影.

幾個主要演員都不太會演戲,或是導演不太會導戲,讓許多情緒沒有發揮出來.

劇情的安排的剪輯有點緩慢

開場因為要介紹三段故事的人物角色,但三組都介紹的不是很好,沒有突顯出足以推動劇情發展的賣點來,過了20分鍾,依然沒有足夠的動力,只能夠靠著觀眾的好意,繼續看下去.一直要到了兩位在城市發展的少女出現,並且要相互合作賺錢回家,才出現了比較明確強烈的劇情推動力量.

本片用影像說故事的能力的掌握,也可以在少女們誘騙嫖客賺錢的片段看出,這段快接,明顯的要採用一般主流的敘事手法,像是洛基準備拳賽,武林高手閉門苦練功夫的快剪,可是在這電影裡,並沒有達成足夠的強度,看起來普普通通,不夠緊湊,也不夠精采.連這種因為太常使用太過陳腔濫調而被許多喜劇模仿諷刺或一般討厭的陳腔濫調的拍攝手法都沒有法掌握,只能說在製作上面,離專業該有的水準還有一段距離,畢竟連模仿搞笑的都比這片呈現的還更有這種陳腔濫調的韻味.


整個製作的問題,可以用車禍那場戲來當代表.車禍幾乎是現在這種流行的多線敘事電影預設的串連手法.當然讓所有角色關聯起來的方式不只車禍,還有babel的槍擊案車禍,還有shortcuts跟timecode的地震.但就拿主流電影的crash一片.來跟這片的車禍片段相比,就可以知道製作優劣的影片效果的影響,通常這個串聯事件應該成為劇情的高潮,情緒的高潮,所以應該透過影像把情緒的張力表現出來,讓觀眾的感覺逐漸增強到最大.我們在crash裡面可以看到這種透過影像的情緒營造,但是在這片,先不論動作場面的經費等限制,演員的表演,畫面的安排,情節的剪接等,都沒有適當的激起情緒的高潮.於是就和電影其他的片段一樣,流於不上不下的平凡,而沒有情緒上的高潮起伏,簡單講,就是這部電影缺乏戲劇張力,沒有劇情上的爆發力.雖然照理說,這種多線敘事都有預定的爆發點了(也就是角色或劇情交會之處)

電影的調性也有不統一的問題,比方說開頭婦幼科醫生就缺乏說服力,似乎是走誇張搞笑風格的造型,這並無不可,可是劇中的其他卻不市走這種喜感路線,有時還非常嚴肅,這樣衝突的風格有點讓人不知如何是從.


這部片不缺符號系統,比方說神跟狗等,可惜因為上述的因素,弱化了情節發展,這些符號變成散在一地的標誌,無法發揮更深層的意義.

這片是少數近期台灣電影探討信仰主題的電影,在題材創新上值得大家鼓勵.

依照劇本劇情推斷,應該是走藝術電影路線,藝術電影是比較難討好觀眾的路線,光是在意識形態上就不見得能獲得觀眾認同,也因此在影像敘事技巧,必須要有更高的要求.這就像是在寫論說文一樣,既然光背後的想法都不見得能贏得讀者認同,在敘事解說,表達自己的觀點方面更要能夠清楚,才有辦法至少讓讀者願意給個機會,聽聽作者的想法,如果光話都講不清楚講不好了,要讀者或觀眾認同就更難了.


相關討論:
尋獲心的自由《流浪神狗人》導演陳芯宜專訪

annpo
see2006
林庭琦
李志薔
林木材
cheepman12
Sanny
謝一麟
王聖博

囧男孩/Orz Boyz (2008)

Posted by P.

囧男孩的開場就是誠意之作.
怪異火星人劇情,適當的引起想要繼續看下去的念頭.
而這個暖場的片段,也很恰巧的在15分鍾左右的標準時間內結束,並打上片頭.
在剪輯方面算是非常標準也配合一般觀眾的觀影習慣
雖然拍攝上四平八穩,但這也正說明電影劇情推展的重要大過於影像光影的玩弄.

最開頭的河道橋下影像,也喚起狗臉的歲月的記憶,這部電影充滿許多舊電影的隱射,想必也是忠誠影迷的誠意之作.不同於許多台灣一片導演刻意的展示自己和電影史的關聯,這部片很節制的把許多致意安排在細節裡面.

攝影方面四平八穩,沒有台灣一片導演愛用低劣的色彩渲染的老毛病,而是很節制的挑選畫面呈現的色彩,透過服裝道具來表達,比方說結尾一幕,二號的紅色泳褲跟紅色的海灘傘.

全片中的高潮之一的三個小孩的電風扇異次元之旅,可以感覺的很用心的安排氣氛,雖然畫面有點凌亂,但是誠意十足,最後雪花飄飄以阿媽的叫罵做結,也是轉接的巧妙.

在該幕中,唯一比較可惜的是女主角的表演沒有很適當,情緒表達的怪怪的,而化妝上口紅的濃度讓我看了很不習慣,有點過熟的感覺,很劇中要表達的青澀有些差異.而兩小無猜的感情也沒有表達的很真切,我想一方面是這個主題本來就比較難拿捏,尤其在這方面的情節也有文化差異的問題,如何找到台灣當地的風格,而非模仿他方的拍攝及處理,相信是需要深思的.

在演員方面, 和有些台灣電影演員連話都講不好相比, 幾位大小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除了演員的努力,導演的堅持也是原因之一ㄅ.裡面二號阿媽的演出,說服力十足.體育老師,導師,玩具店老闆的台詞等,也都具有說服力,相信也有經過一番考察研究.

運鏡的流暢在前幕中.二號帶著禮盒跑去喪家一段,以及小朋友在巷弄間跑步等等片段都充分的展示.

這部分的小道具設計成功,注重細節,觀眾便可以感受的到,比方說劇中就塑造了一個很成功的卡達天王的存在,不論是卡達天王的卡通,卡達天王的玩具,吊飾等等都讓人信服卡達天王確實存在的卡通角色. 而劇中常被引用的寰宇蒐奇那本書更是一絕,相信這是許多人共通的回憶之一. 另一個道具女主角給的卡片,也是製作用心,看得出誠意.


裡面的畫面情節安排,也讓人感覺導演用畫面說故事的技巧成熟,比方說刻意安排了飾演銅像的角色,卻適當的利用攝影角度隱藏角色的演員身份,同樣的技巧也用在最後一幕,讓大家先只看到背影,而後才揭曉令人驚喜的面貌.

開場的Orz縱貫全場,不但連結情節,表達角色個性,也幫助大家記憶角色,前後呼應.

在兒童電影裡面穿插戲中戲或是動畫片段是比較冒險的做法,不過導演也掌握的很好,沒有因此讓電影複雜太多,也沒有太多的突兀感,適當的隔開現實,也強化了這部片想像的成分.

我個人覺得比較好玩的是這部片出現了幾次記者及電視報導的情節,比方限量版的卡達天王,還有社工員處置二號.類似的記者形象及新聞報導畫面也常出現在其他台灣電影裡,讓我覺得或許被媒體緊迫環繞的環境,也是台灣當地特有的現象ㄅ.


總之,這是部用心拍攝的誠意之作,值得一看.



相關討論:
楊雅喆導演訪談(上)
Ryan
tonyblue

Labels: ,

Parking/停車(2008):在進電影院前煞車

2009年4月26日
Posted by P.

停車(Parking)一開場就住定會是個爛片.
導演製作等,注意自己太多,注意觀眾太少

也就是說,自以為畫面有很多故事要說,事實上什麼故事都看不出來,變得很空洞

蔡明亮等,都有這個問題,只是如果故事不錯,畫面夠豐富,觀眾還勉強可以看下去

要是空洞到什麼都沒有,就很可憐了

剪輯拖泥帶水,速度不流暢,

製作上有台灣小製作固有的缺點,不夠專業水準.聲音錄音錄的很不自然

演員咬字表演都不夠自然,簡單講就是不到製片的低標,感覺誠意不是很夠

這片還有一個攝影機亂搖的問題

這問題有幾種可能,第一個是想模仿 dogma95的自然寫實風格,另一點可能就是怕畫面無聊所以拿來亂搖,當然另外就是空間跟經費先天的限制了.

是否營造寫實變成故事本身更為重要,這要在故事的部分在來討論.怕無聊亂搖就很不可取了.

畫面要豐富可以靠著演員或是取景來達成, 一個無聊的畫面,就算攝影機在那邊動也不會更有趣 真的要多些變化,由剪輯著手會更恰當.


旅館一幕中庭的取景還不錯,旅館房間內鏡子的運用雖然老套,但至少代表有用心設計,也值得鼓勵

廁所裡的魚頭一段還算有趣

整體的劇情奇怪的有濃濃的黑社會風.

結論: 不推薦

相關連結:
塗翔文

* 2009/3/26

Candy Rain花吃了那女孩(2008):電影吃了我的錢

Posted by P.

都是女性人物的電影,也可以拍的很好看,比方說阿莫多瓦的電影.
但不是電影裡面女性多,就會好看,比方說:花吃了那女孩.

分段電影,可以拍的很好看,也可以拍的很抱歉,比方說:花吃了那女孩.
基本上,電影故事如果短,可以拍成短片.如果要把短片湊成一部長片,就必須有很好的理由這麼做,就要證明這麼做,比分成個個短片有更佳的效果,更多的意涵.



音樂電影可以拍的很動人,也可以拍的很煩人,比方說:花吃了那女孩.

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很有彈性,因為他已經排除了合不合理的問題,既然都發生了,合不合理也無所謂了,只不過觀眾是來看故事的,至於故事的來源,倒是其次,故事精采最重要

至於故事如何,建議大家不用先看電影介紹,看看完電影之後,能不能看齣電影故事為何,是否跟官方介紹版本的故事一致. 

裡面的影像風格強烈,每個角色都有強烈的影像造型,可是電影不是拍照片,不是一個個的停格,而是連續的畫面.單獨的畫面漂亮,如果傳連起來串不出所以然,也是枉然.

同樣的電影演員也不是模特兒,不是定格擺出幾個漂亮的,強烈的動作就可以了,而是要演戲,讓觀眾能夠信服角色,進而信服所發生的故事

至於旁白,就像我常說的,如果故事用說的就可以,那去說書就行了,或是發行有聲書也可以,不需要大費周章拍電影




相關評論:
鄭秉泓
黃惠琳
電視兒童看電影

Mighty Aphrodite(1995)非強力春藥/無敵愛美神

Posted by P.

Mighty Aphrodite非強力春藥明明就是強力春藥,不知道這個非是從哪來的?
如果不想要春藥,那無敵愛美神也是可以的阿!


裡面的爵士樂是Dave Brubeck Quartet著名的take five

Cassandra應該是導演喜歡的典故吧.在後來的作品Cassandra's dream中也有出現



相關評論:
黃英雄

夏天的尾巴(2007): 風景很台灣,可是人沒個性

Posted by P.

典型的成長故事:

夏天是一隻貓

張佳月心臟不好可是愛唱歌,Akira從日本來愛踢足球,OOO愛上老師,XXX愛上愛上老師的男生,OOO小朋友愛偷東西吃,小偉因為媽媽死了爸爸不好只好摺紙船,在這個高三的夏天,
陳同學被老師甩了,就跟張佳月談戀愛,結束前30分鍾,張家月跟XX初吻,小偉離家出走被爸爸帶回去,然後他們一家要自殺,四個學生發現後去救他們,結果阿月也昏倒了,後來阿月因為抓住夏天的尾巴,想到幸福快樂的未來,就又活過來了。


風景很台灣,可是人沒有個性...


相關評論:
新類型「YA」片 - 《夏天的尾巴》

*2008/4/26

特勤沙龍/凸務咔啦蘇/You Don't Mess with the Zohan (2008):超級政治不正確的以色列文化教學

2009年4月25日
Posted by P.

你知道Paul Mitchell是誰嗎?

你聽得出片中主角講話的口音嗎?

知道為什麼買速食還要送恐怖份子玩具嗎?

你知道里面的主角為什麼要開計程車,開平價電器行嗎?

你知道為什麼吃東西一定要沾hummus嗎?

這部片唯一的價值大概就是以輕鬆的方式表現出在美國對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人的刻板印象,最後指出美國文化的最大公約數.


這片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好笑. 以類型來論大概是藉於slapstick跟gross comedy之間.
可惜不知道為什麼,主角動作上的嘻笑怒罵並沒有那麼好笑,噁爛搞笑上也沒有誇張到讓你失去理智暴笑出來,一些對文化上有趣的嘲諷是比較好笑的部分,可惜笑點一用在用,
同一個笑點重複使用後,到最後就一點都不好笑了.


我想說說髮型這件事,髮型沙龍似乎是多元文化下種族隔離的最後堡壘,幾乎個個種族都會去自己專屬的沙龍, 從電影上來看barbershop系列似乎就是一個好例子.

目前針對美國少數族裔拍的電影,可能因為小成本加上目標族群精確,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有興趣的人可以觀察看看,至少我看到幾種現象,一種是最大公約化的族群像徵,裡面主角幾乎都看不出種族,而形成超級混血兒的長相,拿來當作哪一種人都有可能.另外就是少數民族超乎比例的呈現,裡面的人數超過一般電影的比例,並在內容上強調一些不同的文化.

最後是不推薦花錢去看,但是如果可以免費租借,加上時間多或有興趣,倒是可以看看美國人怎麼看中東.



相關評論:
A1 無可救藥的敗家日記
火行者 firewalker

基因決定我愛你 (2007)

2009年4月24日
Posted by P.

基因決定我愛你

點子

這部片在點子還算有趣,生物科技的話題性夠,利用科技改善愛情關係雖非創舉,但也是現代面臨的問題之一,韓國金基德的「謊顏」也有探討整容跟愛情的話題。但無論如何,光有好點子是無法造就一部好電影的。

佈景
裡面的佈景道具服裝感覺有下過功夫,表現出流行現代的品味,例如福斯金龜和法拉利跑車,還有那個獨立大浴缸,及識別率超高的經典Flos Arco立燈等,但是四個主角的品味似乎一模一樣,無法反映出個性,而且也和男主角有點骯髒的個性設定似乎不太合。

服裝
在服裝上,幾個女演員在辦公室或實驗室的服裝,華麗的讓我很難接受這是真的。或許是故意製造效果,但在呈現上,又沒有故意凸顯這個衝突點,只留下一團迷霧,搞不清楚企圖!男主角的polo衫立領的穿法是種流行沒錯,用在青少年或資深青少年都還算合理,可是我很好奇在主角的那把年紀跟工作身份,還有人做這種事嗎?

對白
對白明顯的有問題,感覺是把人物內心用講的講出來。口是心非跟欲言又止還有省略才是對白的基本,電影可不是電視劇或舞台劇阿!


劇情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結構上。

如果說這部片是愛情片,那電影應該會呈現出一些問題阻擋他們的愛情發展,然後再呈現主角怎麼去克服或面對這些難題。可是我認為這片子在提出「如果用基因藥改變,會對愛情關係造成怎樣的影響」這個主題後,就整個亂掉了,不知道在劇情處理什麼問題,會朝什麼方向前進,然後又不好笑。

先看看怎麼再剛開始是怎麼呈現潔癖的影響這件事。我們要看到潔癖對女主角的愛情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樣後面想要不計代價改變潔癖才說得通。

電影是這樣演的:兩人正在你濃我濃時,女主角「四季」忽然發現這個男生跟以前一樣都不愛乾淨,就想起他歷來失敗的戀愛都是因為這樣不乾淨的男朋友的關係,所以馬上對這段感情失去興趣而藉故離開。

這樣雖然不是非常精彩,但劇情上還說的過去。但事先讓觀眾看到結果,再讓觀眾看到原因,讓觀眾失去同理主角情緒的機會,實在有點可惜。如果能安排一開始就讓觀眾看到他和 最後一個男朋友因為清潔問題而分手時(電影是安排因為男朋友批腿分手),就回想起歷來的男朋友都因此分手。然後當這個新開始的關係,新的男人「食蟻獸」好不容 易經過了很多考驗,比方說主動幫忙擦髒掉的擋風玻璃等,贏得美人心。等到最後一關時,卻因為房間骯髒,而痛失良機。這時候,就算沒有額外說明,觀眾也已經 知道清潔是在「四季」愛情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而能感受女主角的情緒到達爆發點,因而離開。電影也就不用之後再透過主角自己面對鏡頭對觀眾喃喃不停的抱怨 表達了。


這段還有一點可惜的是「四季」跟「食蟻獸」藉故撫摸調情,邊摸邊說摸哪的片段的起頭很突兀,男主角「食蟻獸」就忽然背起醫學名詞來了。如果他是生澀的蠢男,連調情也不會那就算了,可惜這個角色應該不是,如果他是一時興起衝動得不得了,那直接開始後面親來親去的片段就好了。感覺如果加上一些「ㄟ你額頭流汗了」「這不是額頭,這是frontal bone」「喔~那這裡呢..」那可能會自然些。對照著看原著劇本,也有這麼一段做三杯雞討論骨頭的前因,在電影製作中刪減了,有點可惜。


依照猜測,本片呈現主題之後的劇情推展應該是要表達:吃藥沒有解決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是我並沒有辦法透過劇情發展來感受到這種效果,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看到一連串不甚相關的獨立事件,並沒有感受問題越來越嚴重的感覺。

如果這是一部想要有結構電影,那整個劇情的結構很鬆散,很難感受到每一場景間的關連。

為什麼主角「四季」會想到用潔癖藥解決愛情?原著劇本的只提到主角到公司參與此藥的人體試驗開始服用此藥,這樣的編排沒有什麼問題,反正在公司上班,會想到這個方法也很正常。可是電影中是由好友口中不禁意說出建議,削弱了「四季」主動的決心,而且如果公司早有這種藥,兩個人同樣是同事,沒有理由一個知道一個不知道。

當決定採用吃藥的方式後,劇情的走向可以是: 最普通的就是讓「四季」吃藥吃出問題,「食蟻獸」因此去找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才恍然大悟,對方為自己犧牲這麼多,決心改變,主動打掃房間變成一個乾淨的人。也可以是,吃藥雖然有用,但對方反而討厭自己,當發現沒有吃藥的時候,雙方才又變好,才發現原來自己真正喜歡的是對方的原來樣子。

這一片的走向,沒讓男主角的打掃變成一個劇情的高潮。因為在女主角吃藥不久,我們就看到男主角主動打掃了。這使得男主角打掃這件事,變成無足輕重的一段。四季吃藥後,緊接著我們看到食蟻獸主動打掃,也就是說,這個吃藥的動作根本是白忙一場,因為食蟻獸變乾淨了,不管有沒有吃藥,兩個人都沒有衝突了。若是四季邊吃藥邊避不見面,造成食蟻獸誤會因為清潔問題想分手,然後食蟻獸基於維護關係只好思索對策,這時打掃房間這樣的改變就會比較合理,並且有戲劇效果了。

或許本片是把重心放在呈現吃藥沒辦法解決問題,問題越來越嚴重,然後造成劇情突破性的結束。好吧,雖然沒有非吃潔癖藥的理由,可是還是來呈現吃藥會造成問題好了。影片製造了兩個副作用,一個是嗜吃一個是多話。可惜節奏不對,只感覺到重複,而沒有漸強的效果,感覺不到問題越來越嚴重到最後不可收拾。

以上這些「嚴重的問題」有沒有促使「四季」這對情侶頓悟,做出決定性的改變呢?四季在經歷這一切後,發現兩人關係仍然問題重重,於是決心自動離開食蟻獸。


在瞭解這樣的決定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前,我們被迫要先看一段中間穿插的「黏菌大發生」。在觀眾跟男女主角都因為一大段的「黏菌大發生」而忘記之前吃藥的種種後,忽然男主角就找到了女主角的藥罐,然後基於不知名的理由,男生就請女生不要吃藥了。雙方就同意互相容忍,男生開始打掃(本來不就有打掃了嗎?),女生多容忍(容忍有效的話一開始,就不用吃藥了咩?)。這就是結尾,說服力多少,可能要大家自己看了。

雖然我覺得影片在兩人和好後就該結束了(不過他們也沒真正吵架分開阿...)。不過片子沒有這樣結束,後面還有兩段,一段是跳tango的部分,一段是「你愛我我愛妳」的討論。

Tango的部分是要讓另一對情侶瑪菱跟小熊達到身心合一愛的境界。可是老實說,前面一大半,我們除了看瑪菱做變胖的惡夢,也沒看到瑪菱抱怨過什麼身心不能合一阿?因此,這段有沒有出現因此對我而言是無所謂了。籠長的片段倒是削減了結尾的強度。

對我來說,整片最有衝擊力的片段就在此刻當口白說出一番「我愛你你愛我」的大道理的時候。這讓我強烈的感受到導演對觀眾或視覺藝術還是自己導戲的功力的不信任已經到了臨界點,明明畫面上兩人就已經跳著舞呈現著身心合一的狀態,偏偏還要口白對著觀眾解釋他們跳的是tango,然後這是身心合一的活動,代表「我愛妳你愛我」,這....不相信電影就可以去寫小說或做廣播劇阿!總之,這是很震撼的畫面!

最後還有一段兩位女主角在浴缸討論「你愛我我愛妳」的橋段,內容是很有趣,可是基本上如果觀眾到這時候還看不出來其中的大道理,那前面的整齣戲不就白拍了嗎?雖然刪去很可惜,但是搞爛整部戲更嚴重。

上面所提的情節,還漏說了一段黏菌蔓生跟四人大掃除黏菌的情節。雖然感覺不出來,但這段可能是片中安排的高潮之一,可是實在是可有可無。我們都知道黏菌特效花了很多錢,可能做得很可愛,可能音效做得很特別,可是要是對劇情沒有幫助,那為什麼要放在電影裡呢?黏菌讓人體會到要跟遠處的男朋友分手?打掃黏菌讓本來感情不合的情侶復合?

演出
最近狂看國片有一個奇怪的感受,就是通常最讓我喜歡的角色,往往是那個沒什麼重要的角色,像是最遙遠的距離中的旅館老闆娘還有甚至沒露臉的電器行老闆。或許是因為這些角色有連貫性有個性而顯得真實有說服力吧,像這片中,我覺得表現比較好的反而是那個研究室裡面怪怪的男同事,他就是一整個怪,而且怪的很有型。

裡面四個主角,彭於晏演的小熊的鄰家男孩的形象表現得很切合。演瑪菱的餘男應該是為演技派的演員,可是因為口音的關係,在電影中顯得和其他主角隔隔不入,加上瑪菱這個角色的在電影的意義不清,讓他的演技似乎沒有什麼作用,也沒有什麼說服力。

四季跟食蟻獸在玩基因測試還有摸骨頭調情這兩段都有表現出浪漫來,算是片中精彩的部分。裡面兩人都有達到讓觀眾也恨不得親身體驗的效果。

值得稱讚的還有這片的片頭。和許多台灣電影的片頭一樣,本片片頭也很有特色,有種和好萊塢慣有的片頭不同的風格。


畫面
在畫面構圖上,電影中間兩人吃冰淇淋那段,還有開頭兩人玩命名遊戲都是我比較喜歡的。

配樂
這部的配樂倒是精巧的讓人聯想起日劇的觀影經驗增添了浪漫的感覺。



認真反覆看這片,然後為這個台北票房只有200萬以下,觀眾可能不到萬人的影片認真寫感受似乎有點好笑,大概也就是希望台灣商業片能越拍越好吧。不知道有沒有「拍好片基因藥」?!


* 2008/4/24

紙袋頭Baghead(2008):呢喃核(mumblecore)電影的示範

2009年4月23日
Posted by P.

片子沒什麼太多可以談的,倒是呢喃核的概念很有趣,對拍電影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2009/4

樂隊造訪/the bands visit/Bikur hatizmoret:描寫人與人之間自然情感流露的小品

Posted by P.

雖然部分劇情有點陳悶,但是在人和人之間,一些說非語言溝通上,有非常深入的細膩觀察.

比方說樂隊的叛逆小喇叭手跟當地青年在舞會的一段.




官網

P大師台灣電影指南

Posted by P.

愛國的人很多,為了避免愛國心被踐踏,這裡提供我自己小小的超不公平指南,要注意的是這邊討論的都是以國片跟國片比較的角度,也就是值得推薦的國片不代表就是值得看的電影

從普通到值得推薦分為幾等:
跳過(除了需要作完整電影史考究的人以外),
需要愛國心,
一般國片水準,
值得一看(在國片史上或許有值得探討之處),
推薦(可以當電影看),
強力推薦(不好看砍頭)

按年度排列:

2009
這兒是香格里拉:跳過

2008

六號出口:一般國片水準

愛的發聲練習:一般國片水準

停車:值得一看

海角七號:強力推薦

九降風: 值得一看

流浪神狗人:一般國片水準

花吃了那女孩:需要愛國心

囧男孩:推薦

幫幫我愛神:一般國片水準

2007:

練習曲
:值得一看

不能說的秘密 :推薦

夏天的尾巴:值得一看

黑眼圈 :推薦

盛夏光年:推薦

刺青:一般國片水準

基因決定我愛你 :跳過

最遙遠的距離:值得一看

2006:

巧克力重擊:一般國片水準

人魚朵朵:跳過

國士無雙:需要愛國心

2005:
天邊一朵雲:推薦

咖啡時光:推薦

2002:
你那邊幾點?:推薦

藍色大門:值得一看

2001:
一一:強力推薦

愛情靈藥:需要愛國心

1998:
:推薦

1995:
阿爸的情人:一般國片水準

1994:

多桑:一般國片水準

愛情萬歲:推薦

飲食男女:推薦

1993:
戲夢人生 :推薦



*這篇會持續更新


關心國片的你,可以參考下列連結: 
台灣電影筆記 http://movie.cca.gov.tw/Index.asp
台片新高潮 http://twave2008.pixnet.net/blog
台片發春 http://denyoungtw.blogspot.com/
影市堂×萬人拍電影 http://www.wretch.cc/blog/aka10000
因為有您 國片起飛 http://blog.roodo.com/twmovie
台灣電影院 http://www.taiwan123.com.tw/song/movie/index.htm

Labels:

揭弊勇氣可佩但電影不好看的Gomorra/罪惡之城娥摩拉(2008)

2009年4月20日
Posted by P.

Gomorra這片號稱揭發義大利黑手黨內幕
可是實際上看起來,並沒有比以往電影黑幫所描述的更多更驚悚.

紐約愛情故事/Two lovers(2008) 愛情現實主義的彰顯

Posted by P.

麵包和愛情選擇那個好

溫柔跟火辣選哪個好

終究是歸結在哪個可得而何者不可得

之間的兩難 終究是過程而已




兩個情人官網

評論:
菲利普

圖:    Joaquin Phoenix and Vinessa Shaw in TWO LOVERS, a Magnolia Pictures release.  Photo courtesy of Magnolia Pictures. Press Kit 

*2009/03/01

從死亡中體驗生命的入殮師/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2008)

2009年4月19日
Posted by P.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又名禮儀師的鳴奏曲/Departures等)最近得到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

Departures很多人覺得這部片可以當作葬儀業的宣傳片或是教學影帶,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這片花了很大的篇幅在描寫從業人員怎麼讓身邊的人逐漸接受這各行業.

對這行業從不解到接納的過程在兩個人身上表現最多,第一個是主角本身,另一個是廣莫涼子所演的主角老婆小林美香.

主角一開始看到屍體忍不住就吐了起來並且食不下嚥,而後在喪禮上看到老闆如何透過專業,讓原本不信任的客戶,認為他們只是賺死人錢的客戶改變態度,並充滿感激.而慢慢覺得這也是一各有尊嚴的工作.但這樣的想法馬上就受到他的同鄉老友跟太太的挑戰.好友鄙視他的工作,太太直接請他轉行.

在自身能夠接納這個工作內容後, 他的下一個挑戰則是是否可以成為一個終身的職業,這在他為溫泉店老闆及自己父親送行後得到了肯定,並且也得到了朋友跟太太的肯定.

主角的老婆小林美香則是一開始知道後完全不能接受,但親自體會這行業為家屬所帶來的好處後,慢慢接納.這中間的轉折有兩場喪禮,一場是溫泉店女老闆,一場是主角父親的喪禮.

葬儀社的行業是離死亡最接近的,其中的老闆更市天天接觸亡者,然而在這樣的生活中,他卻是熱烈的擁抱生命.我們首先在公司的一樓看到許多的綠色盆摘,這和死亡所該有的死氣成為極大的反差,我們並且無時無刻不看到他在澆水,為生命住入活力.

如果這只是巧合,在中段主角小林大悟的老婆小林美香跑了以後,想去辭職時,第一次踏上老闆的私人房間的時候,畫面明確的告訴我們這部是巧合.那是一間溫室,外面窗外正下著小雪,但是裡面依然綠意盎然,而花草的數量更是誇張的多,老闆幾乎是被埋在花叢綠葉裡面.這時候我們第一次聽到不多話的老闆明確的講出他對生死的體悟: 因為死亡是多麼悲傷,因此我們熱烈的擁抱生命. 他邀請他一同吃烤魚,而烤魚其實就是魚的屍體,但卻又是那麼的美味.生死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情享受.

接下來的另一個相似場景更是充分的發揮了這一點,我們看到老闆,主角,女秘書三人在同一間溫室大口吃肉,雖然他們才剛剛從一場喪裡中工作回來.這和先前主角第一次工作完後,看到現宰的活雞而反胃成對比.更遠遠呼應一開場是主角夫婦兩人還試圖去拯救放生他們餐桌上的章魚,只因為他們發現他還是活的.

其實主角小林大悟本身也有類似的體悟,雖然不是那麼的深刻,但卻是非常的直覺而真實.這表現在他第一次工作完回到家中後,熱情的擁抱他老婆,因為死者的身體是如此難堪,對照之下,活著人的身體便是如此美好.

本片又名禮儀師之奏鳴曲,是音樂也佔了重要的角色, 主角本來是拉大提琴的,卻因為樂團解散,才輾轉改行當禮儀師.但是音樂仍在片中搭起了串聯的角色.眼尖的影迷可能會發現原來作曲者是大名鼎鼎的石久讓.

全片讓我比較不適的只有飾演太太的廣莫涼子的化妝,可能比較少看日片,對化成蘋果腮紅的美美臉蛋,怎麼樣都覺得不太自然,或許應該說是不太習慣ㄅ.


相關影評:


自由大道/米爾克/Milk(2008):牛奶先生值得一看的戲劇人生

2009年4月10日
Posted by P.

我一向認為傳記類的電影容易賺錢卻不容易拍的好,容易賺錢是光對象的名聲就能招來一定票房,不容易拍的好是因為人的一生往往像是流水帳般,更慘的是真實的人生一點邏輯也沒有.

Milk這部電影有個好名字,畢竟Milk這種名字對我這種外國人來說,很難不想成牛奶先生.但是這部片精采之處就是Milk先生的故事很短很連貫又有戲劇性,就算電影的處理沒有多大高明之處,這位牛奶先生的故事一定會讓你讚嘆人生的巧妙,並且拍案叫絕.





相關評論:

藍色電影夢
Pop movie
Christabelle的藝想世界
★Gordon達G影想角落‧Tachingmovie★

無憂無慮/Happy-Go-Lucky(2008):兩種人生觀的論戰

2009年4月9日
Posted by P.

我一向對Mike Leigh的電影不得其解,尤其是naked(1993),好在Vera Drake(2004)跟這部Happy-Go-Lucky總算開始說人話,變得比較好懂.

尤其這部Happy-Go-Lucky,不賣弄做作,慢火細熬,慢慢引出作者的意圖,清楚的呈現樂觀哲學跟悲觀想法兩者的差異,其中讓觀眾對角色見解的反轉更是高明,結尾不賣弄大爆炸式的高潮,卻很清楚的總結全片根本的想法,更是難得的高明.

劇情一開始我們只看到女主角Poppy(Pauline)過分樂觀的進似幼稚,然而當我們逐漸瞭解他的身份背景跟職業之後,慢慢瞭解他花俏的打扮,一些幼稚的舉動並非全無道理,他是一個小學老師.

Poppy的特點經由他人的對照後更能顯得出優異,駕駛教練就Scott是這樣一個角色,他的已婚妹妹Helen則是另外一個,劇中另一個角色社工員則是男版的Poppy來呼印Poppy並不是特有少數的人物.

Scott壓抑,嚴肅,遵守規範原則,把一切事情都看的非常嚴重,讓自己無法放鬆.相較之下,似乎Poppy的舉止是輕浮是危害社會的,然而我們逐漸看到兩種態度引導出不同的生活.Scott的態度並沒有讓自己及他人更好過,而壓抑後的爆發,反而可能帶來更多的危害.反倒是Poppy,雖然看似隨便的態度,因此讓生活的許多種種瑣事一笑而過,像是開場就弄丟的腳踏車,面對他人的指責跟批評也沒多大反感,因此他可以在重要的時刻,面臨真正的危機的時候,反而堅持作對的事情,像是結尾所呈現的:跳出來捍衛自己跟教練的安全

所以,在清楚的呈現Poppy跟Scott後,作者帶著大家去想,到底哪種態度好呢?

X-MEN真人版:金剛狼大戰Friedman下載

Posted by P.

當線上下載電影甚至是線上觀看"so much easier than going out in the rain"(Friedman語)時,下載變成是人人都會犯的錯時,現在的智慧產權跟罰責應該有必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了.

對寫電影影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更貼身寫部落格丟工作的案例. 或許很多人從部落格得到好處,但是對有工作的人來說,因此喪失工作的也不少,而部落格上失言,也往往不是化個名就可以化解的.


不知道追究知識的來源算不算是一種思想檢查跟控制,至少目前只止於利益較大的部分,並沒有人要針對言談中的內容去追溯來源辨析產權並且收費. 但是寫部落格的人,尤其是寫影評的人,還是要注意阿.



*Roger Friedman是FOX的專欄作家,因為在部落格中發表同集團尚未發行的電影X-Men Origins: Wolverine(X戰警:金鋼狼)的影評而同意離職.

Labels: ,

Where In The World Is Osama Bin Laden?/尋找賓拉登(2008)

2009年4月8日
Posted by P.

覺得The hunting party的劇情很扯嗎?
看看紀錄片電影Where In The World Is Osama Bin Laden?

這個官網裡面可以看預告片

看起來這種找國際頭號戰犯的超級任務,可是受到電影圈的一致推崇呢!

台灣人想找誰阿?
那些棄保潛逃流浪在外,吃香喝辣的金融要犯嗎?趕快去拍一部吧!

Labels: , ,

Beerfest(2006)

Posted by P.

如果對啤酒沒有美國人般的遐想~就不用看了
就算有,也不見得對這片有興趣

Labels: ,

微光城市/City of Ember(2008)

Posted by P.

開場雄心壯志的人生困境的難題終化為遊樂場的雲霄飛車冒險的廣告

畫面雖美但不足以細膩品嚐 劇情構思巧妙但發展格局每況愈下 不喜兒童冒險故事的觀眾可以掉過


爛番茄上最得我心的評論形容這部片 'Visually accomplished but dramatically mundane' (
Allan Hunter/Screen International
)

Labels: ,

是誰不認罪的之為愛朗讀The reader(2008)

2009年4月5日
Posted by P.

如果以女主角Hanna不認罪的罪過來當主軸來看the reader(讀愛),這是一部令人失望的影片

納粹的惡行在電影中的描述已經近乎政治正確般的無趣,也因此慘無人道的虐殺其實也不過是比較高明的萬用公式罷了(雖然這個公式的名字比較好聽-叫做人道關懷) 而去掉這層人道關懷還有邪惡納粹的背景,以及為愛朗讀這個浪漫橋段, 這片剩下的男女情愛便貧乏的可憐.要說是戀母情節或是姐弟戀還是誘姦幼童都可以,但基本上情愛的層次並沒有高明到哪裡去,只不過是舊情難忘或是創傷後症候群罷了

可是如果發揮想像力,把本片的主軸移到男主角Michael以及像男主角一般會讀書的一大群的知識分子或是社會中間分子身上,那故事就有可觀之處了.

想像整片故意把重點偏到女主角身上是故意讓電影作者的指控在隱晦一點,避免太大聲嚷嚷讓對方見笑轉生氣,那這是怎樣的審判跟指控呢




以這樣的角度去看,真正不認罪的人,恐怕是當年沒有被受審的德國人,以及現在還安穩坐在自己位置上,認為當年自己沒有犯錯的的德國人,而男主角只是這群人的代表罷了.

法學教授跟學生的討論或多或少提及這個觀點,但同樣的混雜在正反意見中讓觀眾判斷.

記得有段課堂討論是這樣的,學生不平的指出,雖然納粹承擔了大部分的惡行,但是當年默默不出聲,不反抗的人,不也是共犯嗎,更甚者,在戰後的審判,因為沒辦法審判每個人,只好抓幾個人當代表,讓這些倒楣鬼承擔所有的惡行,替在旁聽席上同樣有罪的民眾贖罪,好讓他們可以安心睡覺,認為德國已經反省,已經為罪行付出代價.

那這些倒楣鬼是誰呢? 電影中的女主角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不會寫字,不會讀書,知識有限,不懂得如何爭取保障自己的權利,於是便成了同一票人的代罪羔羊

不是沒有人看到這種情形,法學院的學生,教授等等各有自身的理由不插手這個官司,而最直接能夠救女主角的男主角呢?他有挺身相就嗎?他有最充足的資源,法學素養,內幕消息等等.他也不是沒有良知,也有掙扎.但最後選擇了退縮.為什麼呢?大概是怕自己的罪行被發現ㄅ,或許這個不是跟女主角相同的罪行,但同樣的,他是女主角的共犯,共同犯了一個他不敢講出口的罪,因此,他不敢出面救女主角.

於是日日夜夜為這所困擾,婚姻不美滿,家庭不幸福,只能透過錄錄音帶幫自己解除良心的譴責,直到最後女主角死後,才免強帶這女兒,承認這個影響他重大的女人

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控訴就是很有力道的,而識字跟讀書這件事也才有更深入意義.這個控訴是德國人,尤其是那些會讀書的人,在當年沒有挺身而出,在戰後也沒有承認自己的歷史共罪,只靠著審判不會讀書的少數無知民眾,讓他們來承擔自己的過錯,來洗刷共業,甚至再戰後的數十年間,也沒有反省自己的過錯,而只是不斷的檢討納粹檢討那些被點名出來承擔過錯的人.

不過或許作者還是充滿關懷的,最後還是讓男主角在女主角死後來個反省贖罪之旅,也似乎在暗示觀眾,也許該在這個多年以後的以後,重新反省自己.

相關評論: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分類

2009 (84) 2008 (43) 喜劇 (40) 電影 (38) 美國 (36) ** (29) 圖解電影 (28) 2007 (26) 小說改編 (25) 2006 (20) 台灣 (19) 浪漫 (17) 真實改編 (16) *** (15) 品牌置入 (14) 動作 (13) debut (12) 女導演 (11) 伍迪艾倫 (10) 電影票房 (10) CC版 (9) * (8) 2005 (8) 紀錄片 (8) 輔導金 (8) 2010 (7) 教材 (7) 好萊塢 (6) 恐怖 (6) 戰爭 (6) 電影網站 (6) 1997 (5) Bill Murray (5) Wes Anderson (5) sci-fi (5) 愛情 (5) 法國 (5) 續集 (5) 翻拍 (5) 2004 (4) Quentin Tarantino (4) Steven Soderbergh (4) Vera Farmiga (4) list (4) 入圍沒得獎 (4) 前共產 (4) 動畫 (4) 影評 (4) 數位攝影 (4) 粉紅豹 (4) 紐約 (4) 英國 (4) 華語片 (4) 運動電影 (4) 1998 (3) 2001 (3) 2003 (3) Audrey Tautou (3) George Clooney (3) Julia Roberts (3) YA片 (3) arthouse (3) 丹麥 (3) 以色列 (3) 傳記 (3) 免費線上電影 (3) 加拿大 (3) 導演 (3) 日本 (3) 洛杉磯 (3) 清單 (3) 犯罪 (3) 男導演 (3) 1959 (2) 1984 (2) 1999 (2) 2002 (2) Atom Egoyan (2) Ben Affleck (2) Clive Owen (2) Edward Norton (2) Gerard Butler (2) Gus Van Sant (2) Jennifer Aniston (2) Jessica Simpson (2) Kate Winslet (2) Kevin Smith (2) Natalie Portman (2) Robert Altman (2) Steve Martin (2) Sylvester Stallone (2) Werner Herzog (2) Zooey Deschanel (2) x-men (2) 假電影真人生 (2) 公路電影 (2) 北歐 (2) 大衛林區 (2) 時光旅行 (2) 柯恩兄弟 (2) 桂綸鎂 (2) 比利時 (2) 種族問題 (2) 羅馬尼亞 (2) 群星焦點 (2) 義大利 (2) 蔡明亮 (2) 西班牙 (2) 覇凌 (2) 陳芯宜 (2) 電影雜想 (2) 韓國 (2) 驚悚 (2) 高達 (2) 黑人導演 (2) 黑人電影 (2) **** (1) ***** (1) 1895 (1) 1896 (1) 1961 (1) 1967 (1) 1972 (1) 1974 (1) 1982 (1) 1987 (1) 1988 (1) 1989 (1) 1992 (1) 1993 (1) 1995 (1) 2000 (1) 911 (1) Adam Sandler (1) Al Pacino (1) BAFTA (1) Baltimore (1) Bong Joon-ho (1) Charlie Kaufman (1) Chuck Palahniuk (1) Ellen Page (1) Francis Ford Coppola (1) Gael García Bernal (1) Jane Campion (1) Jason Reitman (1) Jim Carrey (1) Jim Jarmusch (1) John Malkovich (1) Jude Law (1) Katherine Heigl (1) Marion Cotillard (1) Meg Ryan (1) Michael Cera (1) Michael Haneke (1) Mike Leigh (1) Minnesota (1) Mirjana Karanovic (1) Mumblecore (1) New Jersey (1) Oliver Hirschbiegel (1) Paul Giamatti (1) Penélope Cruz (1) Roman Polanski (1) Sam Mendes (1) Tom Hanks (1) Wim Wenders (1) amy adams (1) cult (1) dogma95 (1) philip glass (1) 中東 (1) 久石讓 (1) 低成本 (1) 侯孝賢 (1) 倫敦 (1) 分割畫面 (1) 剪接 (1) 南歐 (1) 台灣電影 (1) 吸血鬼 (1) 坎城影展 (1) 墨西哥 (1) (1) 奧地利 (1) 奧斯卡獎 (1) 寵物 (1) 尼可拉斯凱吉 (1) 山繆傑克森 (1) 巴西 (1) 巴黎 (1) 德國 (1) 德語 (1) 德語片 (1) 懶人包 (1) 挪威 (1) 改編 (1) 政治 (1) 新浪潮 (1) 李安 (1) 李察吉爾 (1) 杜篤之 (1) 校園 (1) 樓一安 (1) 歌舞片 (1) 法語 (1) 波士頓 (1) 演員 (1) 演員導演 (1) 漫畫改編 (1) 猶太納粹 (1) 獨立製片 (1) 瑞典 (1) 瑞士 (1) 紐西蘭 (1) 線上免費電影 (1) 縱論電影 (1) 芮妮齊薇格 (1) 荷蘭 (1) 評論 (1) 貝托魯奇 (1) 道具 (1) 配樂 (1) 金獅獎 (1) 鍾孟宏 (1) 陳宏一 (1) 陳懷恩 (1) 電影分析 (1) 電影片頭 (1) 電影特效 (1) 非專業演員 (1) 韓語片 (1) 音樂 (1) 香港 (1) 黑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