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 Shop/拉丁男孩的天空/修車廠的天空(2007)
2008年12月30日在紐約這個大城市的邊緣的灰色地帶,專門拆解舊車維生的修車廠生意特別好,一整區都靠修理車子維生。本片chop shop就是一個輟學的小男孩在這裡的生活,並透過他瞭解這個平常我們不會輕易接觸到的世界。
在他的世界裡,有他的姐姐,朋友,老闆等等,或許他的謀生的方式總在法律邊緣,總在繁華世界的邊緣,但是一樣有夢,一樣希望明天會更好。
這片的拍攝手法寫實,大部分像是靠著手持攝影機完成,許多場景也沒有特別設計,感覺就是拿著攝影機跟著主角一路拍下去。如果光看影像風格,可能會誤以為是電視節目或是紀錄片。
但是,這不是紀錄片: 這樣的手法營造出現實感,讓觀眾覺得這就是發生在我門週遭的事情。然而,如果劇情也是這樣散無目的寫實,效果就很不好了。真實故事的氣氛最多只能幫助觀眾進入那個時空那個背景,真正的表現還是在故事本身。
故事的情節是讓人失望的。我們看到他在邊緣討生活,幫車廠工作,兼差當小販,偶爾偷偷東西,一切都是為了一圓當小老闆的夢,買一台快餐車,和自己的姐姐一起賣小吃維生。
這樣的劇情,如果是影片開始的情節背景,或是所謂的引導劇情的激勵事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本片依著這樣的主線發展成一個多小時的影片,而沒有跳脫出原本的設定,也就是什麼都沒有改變,不但主角的心理狀態跟現實生活沒有改變,對觀眾造成的印象也沒有改變,這是非常失敗的劇情。劇中勉強可以發掘的劇情推展就是他買了快餐車,這是觀眾從一開始就知道跟期待的,中間並沒有任何預期跟預料以外的事件。另外一條線就是發現姐姐從事性交易賺錢,而最後當面面質姐姐的行為,可是同樣令人失望的,這個事件對雙方的衝擊,只有不了了之的趕鴿子,好像電影結尾時間到了,不得不匆匆安排個結尾。當然,趕鴿子與接受現實並非不合理的安排,但並沒有戲劇性,對人性也沒有比常識更細微的觀察,這是在劇情上不能接受的。作為簡介式的記錄片可以接受,但是一個沒有劇情變化的劇情片是不能接受的。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本片入圍各大獎卻沒有獲獎的主因: 大家可以認同這個主題,但無法肯定其在電影藝術上的表現。
因此,本片大部分的片段都可以以兩倍速速度快轉,而不會減損任何內容,也就是這個影片拖泥帶水很嚴重。舉例來說,可以從小男孩從街道一頭拍他過馬路到另外一端,而這段長時間的鏡頭根本沒有什麼戲劇上的需要,只是現實不得不佔據的時間片段。而整片充滿這樣的片段。我最好的猜想是導演只是隨機的拍攝並期待觀眾自己由觀察中發現什麼大道理,彌補影像意義上的空缺,這樣被動的安排我覺得是很不負責任的。當然,另一個可能是我不是稱職的觀眾,沒有領悟到導演安排的苦心。
最後,小男孩的確很可憐,這些邊緣的生活的確值得我們關心,但一部好的影片,尤其是劇情片,不是靠著販賣悲情就可以的,不然大家只要去非洲跟印度或貧民區取景,或是故事設定在中下階層的世界即可。我們的確需要這些人的生活,但是在電影的世界中,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不必然一定要看這一部影片。這部片在美國當地造成迴響可能是因為處及了當地不為眾人所知的一面,但對我們來說,或許看看關注在我們身邊當地的類似影片會有更多實質的效果。如果非要看這部,或是特別關心紐約貧困區的的世界,那隨便選本片哪個15分鍾看看都是差不多了,看這個影片並不會帶來比看這個影片的影片介紹更多的東西。
相關連結:
CHOP SHOP《修車廠的天空》(THEATER CREEPER)
*youtube影片由kochlorber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