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得一席之地 (2009)

2010年1月11日
Posted by P.

一席之地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好電影,值得推薦給愛看電影的人.

為什麼要支持本土電影,就是因為真正本土作品,可以直接感動當地的人,不必通過文化詮釋,不必通過語言的翻譯,場景不用想像不用聯想,直接帶來最親近直達內心的體驗,這種感受是再好的其他非自身文化的作品所不能比擬的. 而一席之地就是這樣的好作品.

好的在地創作可以將平日生活的切片,以想像力串起來,再重新呈現給觀眾,賦予在平常在熟悉不過的東西新的體驗.這種體驗可以是反照,可以是放大,把原來熟悉的細節突顯出來,像一面鏡子這樣呈現給觀眾看.像我喜歡的蔡明亮的作品呈現的就是這樣子的台灣. 可是也就是因為這樣的體驗拾取即是,所以就算我欣賞他的作品,卻不會特別想要去看,因為台灣的寂寞跟空虛,還有都市叢林的冰冷天天看的到,感受的到,不用在看他的電影重新複習體驗. 但是這片一席之地同樣是基於台灣生活的切片,裡面有許多熟悉的元素,卻用一個有趣的,新穎的角度切入,讓我們看到這塊土地的另一種情緒.這種喚起平日沒注意到的潛意識的電影,對我來說,是更有趣味更吸引人的. 而這個主題就是關於生存,關於人人想爭得的一席之地.

台灣先天人口的密集,讓人與人的競爭無可避免,這是所有人口密集地區無可避免的宿命,這部電影巧妙的從文化中抓出這條線索,來呈現這種生存的無奈,自然能夠讓每個親身經歷的人所有感觸.

雖然這部電影或許為了票房,在歌手,還有音樂片段演出的比例上有所妥協,結尾也不是那麼強烈或是適當的把故事收尾,但是整體上保持了足夠的懸念,讓觀眾關心劇中每個人最後的發展,在敘事破碎的同時,也願意等待故事的發展,因此讓電影容易親近,這在多線敘事結構的電影中是很難得的.


結尾是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雖然整個影片已經把主題氣氛表現的很好,但是故事作為一種敘事的型態,大家總是期待最後有什麼可以帶走的東西. 這部電影避開了傳統多線敘事眾人匯及一刻的結尾,而把類似的匯及一刻當作是中段的小高潮,而在最後分別陳述個人的下場,並且選擇以其中一組人馬故事作結. 這樣雖然避免了這種已經不在新穎的多線敘事最後大鍋炒的老套,可以也讓結尾不是那麼有力,變得有些模糊不清.

另一個缺點就是節奏還是稍嫌緩慢,雖然跟很多的台灣電影相比,已經好太多了,但是還是可以在加速成1.3~1.5倍速會更好,許多長篇的音樂表演或許是想要搭上海角七號搖滾風,或是要搭配販售音樂等等,雖然這些畫面並不無聊,總是長到讓人恍神,把注意力放到這個旁之末節,而忘了原來電影的主軸.

電影最好的部分,還是在於用想像力把生活的切片串聯起來,告訴我們平日看不見的故事. 放入台灣當地的場景,並不少見,朋友跟我提過,放入這些東西並不足以讓人感受到貼近,重點是裡面的情緒也要能夠貼近. 就像是電影放入了101,擺上了台灣常見的新聞畫面,如果沒有更深入探討這些東西的意涵,不過是耍耍小聰明罷了,很多台灣電影就有那種把不知道哪裡的故事錯置在台灣的感覺. 能夠從這些生活片段中呈現更深入的情感跟意義,還是讓觀眾感覺到有連結的地方.像是台灣吃便當看新聞的型態無所不在,可是如果只是片子中出現這麼一段,不過是賣弄一下,讓大家知道這是台灣而已,真的要感動人就必須像是不能沒有你那樣,從這樣熟悉的場景中,告訴我們沒有發掘的故事. 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巧妙的地方. 房屋仲介的喊口號, 隨處可見的違建,無所不在的黑道,連名字都很讓人熟悉,還有青少年愛玩的線上遊戲,到處都有人邊看邊罵的新聞,燒靈厝的傳統,過去的土葬,現代的靈骨塔,經濟不景氣的法拍屋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從電視報紙新聞多少都聽到的一些生活片段,而電影就把這些串起來,並以一個主題將之串連,讓人看了有種:唷,原來如此,我怎麼沒想到的感受. 這種全世界共通的人性,配上區域特有的,其他人模仿不來的獨特人文風景,相信在國際藝術電影市場上,也應該是最有賣相的.

各組人馬中,最精采的當然是住墳墓札靈厝這一家人,父親正面對死亡,兒子才剛要面對新的生活,父親有一塊真的但不是自己的地,兒子有一塊網路虛擬的假地,卻是自己的,一家人總總的情境,介於生死一席之地的掙扎,讓電影有豐富的層次,每個觀眾都可以從中看到一些東西. 而富商一家戲份本來就少,老實說沒什麼表現,僅有串聯的效果,但是設計師兒子的聰穎跟林師父兒子小剛的傻頓形成有趣的對比,讓兩個家庭的比較有許多的趣味.最令人失望的當然就是樂手這一段,戲路老套,表演生疏,讓整個電影low了很多,卻因為種種原因還被當成是開頭結尾的主戲,真是可惜了電影.唯一的效果大概就是讓莫子直接跟林師父兒子小剛掙一席之地,而小剛的新生,剛好造就了莫子的死.另外就是那種生前無地自容,死後爭得一席之地的無奈對比.在這條線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人物反而是戲份少少的樂團新手,在其他角色莫子,凱西,Randy從一開始就定型的情況下,這個初生之犢反而是最有戲份的,他的選擇也是最令人期待跟關心的,可惜我們雖然看到他的選擇,卻不太了解為什麼.而黑道一家的戲份雖然不多,可是開頭與林師父一段談話讓整個整各主題串聯生死,非常精采.

最後要談談本片創作的人馬導演樓一安跟陳芯宜.因為有了陳芯宜的之前的導演作品流浪神狗人,讓同樣導兩人合作劇本的樓一安有了直接比較的對象. 可以肯定的說樓一安的導演成功的造就了這部電影,而還好陳芯宜找到了發揮他才華的好位置,而沒有親手毀了自己的劇本.

劇中的幾段剪輯中,人物出場都充滿趣味跟懸念.比方說小剛穿著老虎衣騎車在視覺上就是很有趣,而過了一會我們才看到原來他是跟林師父是一家人. 還有小剛在電視新聞上看到母親出現在搶銀行的新聞上,雖然不是被圈起來的那一個.搶銀行那段更是一絕,錢從天上掉下來,配合上不知道哪裡來的靈通消息,讓畫面更有意義.

在對白上,演員表現的很自然,沒有像是廣播劇那樣刻意的咬文掘字加超級捲舌,而是用本來對話般有點含糊省略的台灣特有腔調,而對白編寫也是出色的自然,句子自然破碎好像真的日常對話,也讓從中觀看的觀眾更像是忽然加入對話的聽眾,像是那場幾個小剛同事在小巴士的對話,本來不明就裡,而東奏西奏下觀眾才明瞭原來他們在討論虛擬世界的電玩.


最後要來談談對於台灣觀眾的想像,一席之地是後海角七號電影,據說拍攝的時候海角正紅,或許是這樣選擇了以樂團的故事線當主軸.這樣的對觀眾喜好的考量,似乎是跟我的想像不一樣的,我倒覺得海角中最不討人喜歡的就是樂團主唱跟女主角這一對不知道是哪裡人的人,而真正吸引觀眾的反而是其他寫實的角色. 而這部電影中,我覺得最可以刪掉的也是樂團這一線,而覺得其他人物比較討喜,可是沒想到電影卻選擇了樂團當主軸,其中的考量,或許有更奧秘之處吧.


總之,能讓人看得下去的台灣電影以屬難得,四顆星推薦,值得關心台灣電影的人看看

網摘:
tzaralin
達G
塗翔文
Maggie Lee (這篇對劇本的人格分裂有不錯的說明)

0 comments: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分類

2009 (84) 2008 (43) 喜劇 (40) 電影 (38) 美國 (36) ** (29) 圖解電影 (28) 2007 (26) 小說改編 (25) 2006 (20) 台灣 (19) 浪漫 (17) 真實改編 (16) *** (15) 品牌置入 (14) 動作 (13) debut (12) 女導演 (11) 伍迪艾倫 (10) 電影票房 (10) CC版 (9) * (8) 2005 (8) 紀錄片 (8) 輔導金 (8) 2010 (7) 教材 (7) 好萊塢 (6) 恐怖 (6) 戰爭 (6) 電影網站 (6) 1997 (5) Bill Murray (5) Wes Anderson (5) sci-fi (5) 愛情 (5) 法國 (5) 續集 (5) 翻拍 (5) 2004 (4) Quentin Tarantino (4) Steven Soderbergh (4) Vera Farmiga (4) list (4) 入圍沒得獎 (4) 前共產 (4) 動畫 (4) 影評 (4) 數位攝影 (4) 粉紅豹 (4) 紐約 (4) 英國 (4) 華語片 (4) 運動電影 (4) 1998 (3) 2001 (3) 2003 (3) Audrey Tautou (3) George Clooney (3) Julia Roberts (3) YA片 (3) arthouse (3) 丹麥 (3) 以色列 (3) 傳記 (3) 免費線上電影 (3) 加拿大 (3) 導演 (3) 日本 (3) 洛杉磯 (3) 清單 (3) 犯罪 (3) 男導演 (3) 1959 (2) 1984 (2) 1999 (2) 2002 (2) Atom Egoyan (2) Ben Affleck (2) Clive Owen (2) Edward Norton (2) Gerard Butler (2) Gus Van Sant (2) Jennifer Aniston (2) Jessica Simpson (2) Kate Winslet (2) Kevin Smith (2) Natalie Portman (2) Robert Altman (2) Steve Martin (2) Sylvester Stallone (2) Werner Herzog (2) Zooey Deschanel (2) x-men (2) 假電影真人生 (2) 公路電影 (2) 北歐 (2) 大衛林區 (2) 時光旅行 (2) 柯恩兄弟 (2) 桂綸鎂 (2) 比利時 (2) 種族問題 (2) 羅馬尼亞 (2) 群星焦點 (2) 義大利 (2) 蔡明亮 (2) 西班牙 (2) 覇凌 (2) 陳芯宜 (2) 電影雜想 (2) 韓國 (2) 驚悚 (2) 高達 (2) 黑人導演 (2) 黑人電影 (2) **** (1) ***** (1) 1895 (1) 1896 (1) 1961 (1) 1967 (1) 1972 (1) 1974 (1) 1982 (1) 1987 (1) 1988 (1) 1989 (1) 1992 (1) 1993 (1) 1995 (1) 2000 (1) 911 (1) Adam Sandler (1) Al Pacino (1) BAFTA (1) Baltimore (1) Bong Joon-ho (1) Charlie Kaufman (1) Chuck Palahniuk (1) Ellen Page (1) Francis Ford Coppola (1) Gael García Bernal (1) Jane Campion (1) Jason Reitman (1) Jim Carrey (1) Jim Jarmusch (1) John Malkovich (1) Jude Law (1) Katherine Heigl (1) Marion Cotillard (1) Meg Ryan (1) Michael Cera (1) Michael Haneke (1) Mike Leigh (1) Minnesota (1) Mirjana Karanovic (1) Mumblecore (1) New Jersey (1) Oliver Hirschbiegel (1) Paul Giamatti (1) Penélope Cruz (1) Roman Polanski (1) Sam Mendes (1) Tom Hanks (1) Wim Wenders (1) amy adams (1) cult (1) dogma95 (1) philip glass (1) 中東 (1) 久石讓 (1) 低成本 (1) 侯孝賢 (1) 倫敦 (1) 分割畫面 (1) 剪接 (1) 南歐 (1) 台灣電影 (1) 吸血鬼 (1) 坎城影展 (1) 墨西哥 (1) (1) 奧地利 (1) 奧斯卡獎 (1) 寵物 (1) 尼可拉斯凱吉 (1) 山繆傑克森 (1) 巴西 (1) 巴黎 (1) 德國 (1) 德語 (1) 德語片 (1) 懶人包 (1) 挪威 (1) 改編 (1) 政治 (1) 新浪潮 (1) 李安 (1) 李察吉爾 (1) 杜篤之 (1) 校園 (1) 樓一安 (1) 歌舞片 (1) 法語 (1) 波士頓 (1) 演員 (1) 演員導演 (1) 漫畫改編 (1) 猶太納粹 (1) 獨立製片 (1) 瑞典 (1) 瑞士 (1) 紐西蘭 (1) 線上免費電影 (1) 縱論電影 (1) 芮妮齊薇格 (1) 荷蘭 (1) 評論 (1) 貝托魯奇 (1) 道具 (1) 配樂 (1) 金獅獎 (1) 鍾孟宏 (1) 陳宏一 (1) 陳懷恩 (1) 電影分析 (1) 電影片頭 (1) 電影特效 (1) 非專業演員 (1) 韓語片 (1) 音樂 (1) 香港 (1) 黑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