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編劇的蜜月變奏曲A Perfect Getaway (2009)/*
2010年2月26日A Perfect Getaway是關於一對新婚夫婦去度蜜月的故事,而這對夫婦中的先生就是一位編劇,可惜本劇的編劇雖然似乎很喜歡編劇,不過也跟劇中主角一樣,是差勁的假冒編劇.
劇情的發展有許多種可能,可是最基本的就是不能惹惱觀眾,也就是不濫用編劇的全知觀點.在發展劇情走向結局的時候,不光只是能夠自圓其說,而是要能夠基於先前呈現的內容,也就是讓先前跟之後的情節同樣都有意義,而不能是前是今非,或是前非後是,這種自相矛盾的觀點. 而這部電影就犯了這種毛病. 編劇自以為很聰明的在結尾轉移視角的觀點,忽然換了一個角色的觀點來描述故事,對事實來說,描述的是同一個事實,似乎合情合理,沒有什麼問題. 問題是在看電影不是在看新聞報導,了解事實的真相,而是在聽故事,重點在享受劇情逐步推升到結局的過程,而非在了解事實,所以一則謀殺案,重點不,如果是看新聞的報導,重點在兇手是誰,不倫何時揭露這事實都無所謂,但是故事就不是這樣了,這各揭露必些基於先前的安排,如果只是從中忽然揭露,那先前的安排就是不相干的了.
可疑的敘事者觀點並不是不能安排,如果這部電影能夠一開始就以多對情侶的觀點穿插,讓觀眾同時看到不同對情侶互相猜忌的心路歷程,同時保持一定的懸疑,這樣到最後, 不論選擇哪一對當兇手都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如果一開始就選擇其中一對扮演敘事者的角色,從她們的角度看這整個事件,那麼忽然在結局前轉成其他人的觀點,就變得很奇怪了,因為觀眾從一開始就從不相干視角看了大半,而同時也沒有被告知那完全被省略的另一個角度. 也就是整個電影變成兩個一半的故事,前半段是這對情侶的故事,結局前變成後半段是另一對情侶的故事.兩個故事都講到一半,我們聽了前對情侶怎麼懷疑,但我們不知道她們怎麼面對最後的衝突,而我們見到另一對情侶怎麼面對衝突,卻不知道她們走到這一部之前抱著怎樣的觀點. 因為結構的缺陷,觀眾聽完整故事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因此當然對電影不滿.
一顆星不推薦
網摘:
Jason